活用邏輯與直覺|懷疑常識 培養思考

更新時間:08:00 2025-04-29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4-29 HKT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社會和商業環境發生了劇變,傳統的成功模式已經無法再奏效。本書可視為幫助大家適應這些變化的指南,進一步拓展思考力的範疇,透過「思考力地圖」呈現全面的思考模型,並提供實用策略來打破傳統思維模式。

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

  作者是商業顧問、作家。曾在東芝股份有限公司任職,近年致力於在國內外的企業、各種團體舉辦思考力相關的演講會。
  日本,曾經一個先進強國,這是30多年前的事,那時候是「日本第一」的時代,日本人的特徵與強項,主要是適應大量生產的製造業,例如汽車、紡織、電器的傳統東西,不過,作者在序言中提出尖銳的觀察,指日本在1990年代就走過高峰,並不是日本人不勤力,而是矽谷主催的高新科技進入起飛階段,克林頓任內大力推行資訊超級公路的建設,美國成為互聯網先鋒,日本原本有利的強項,在變化快速的數位與服務時代,顯得處處不盡人意。
  日本在這個科技變革浪潮,凸顯了如下6項缺點:
  一、無法因應多元性;二、不擅長主動提議別人沒有交代的事;三、時代已經改變,現有規則不再適用,仍然深信不疑地繼續遵守;四、專注具體的事物,無法進行較抽象的思考;五、過度執着於做出完美的東西,抑制了「總之先做做看」的行動力;六、不擅長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思考。

思考力與知識力
  此書主題「思考力」是作者經過認真研究和深切的體會之下,為日本國民提供打破日本迷思的「強力手段」。
作者開宗明義指出,與思考力形成對比的另一個重要認知能力是「知識力」。
  知識力具有最大特徵,凡事都會有一個正確答案。有位校長告訴我,現在教學與我們讀書時代不同了,學生們最抗拒是甚麼?就是老師的「標準」又「正確」的答案,他們希望老師能提供具啟發性、刺激創意的「問題」,而不是「答案」。是的,2025年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年,全世界最珍貴的資源是會思考的人類或者越來越精良的AI電腦,「有知識」其實現階段而言,已經等如「無知識」,你背誦和記憶的能力可以比得上DeepSeek、ChatGPT等等嗎?
  我想起讀書應試高考的一個真實故事。某班一位「才子級」的學生,很博學,難得的是有獨特見解,與老師平時切磋時事、歷史問題,絕不處於下風,大家以為他考高考必然很好,不料鎩羽而歸。經過資深教學人員分析,原來考試當局是預設「標準答案」,然後對考卷作出逐點的評分,你估學天才嗎?大家想多了。才子學生後來一改學習方法,奮發死記死背的那一套,結果第二次應試取得良好成績,進入大學。今天看來,原來多麼的「悲哀」。
  本書分為5個章節,首先是解題︰為甚麼現在思考力很重要?然後引導讀者正確的思考方法——思考始於「懷疑」和「具體與抽象」;接着介紹思考的基礎——認識邏輯與直覺的本質;以及思考模型與工具,最後,是應用方法——思考模型與工具思考力的實踐。

書名︰《 思考力地圖:打造一顆靈活運用邏輯與直覺的頭腦》
作者:細谷功
譯者:王綺
出版:楓書坊
售價:$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