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學者:留住在職護士緩解人手短缺 冀第三間醫學院培養臨牀學術人才

更新時間:10:49 2025-02-10 HKT
發佈時間:10:49 2025-02-10 HKT

港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本地大學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去年加入理工大學擔任護理學院主任的Janelle Yorke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解決本港醫護人手短缺問題,不僅要吸引更多學生修讀護理學,更要「留住在職護士」。她期待第三間醫學院能夠將臨牀實踐與研究相結合,培養臨牀學術人才。

記者 鍾綽盈


Janelle Yorke出生於澳洲悉尼,於去年移居香港,並於去年1月2日上任理大護理學院主任,近日接受本報專訪。她曾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擔任癌症護理首任主席,並擁有近20年的護理學術背景。她專注於研究癌症和其他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改善長期病患者的症狀管理及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她表示,香港作為充滿活力的城市,並擁有堅實的醫療研究和護理學術基礎,因此吸引她來港發展。


語言成外地招聘大挑戰

香港醫護人手短缺問題日益嚴峻,醫管局早前亦前赴外地進行非本地培訓護士招聘活動。Janelle Yorke認為,雖然此舉為香港醫療系統帶來新的機遇,但由於本港需要能講廣東話的醫護人員,語言成為招聘的一大挑戰。她續指,本港院校的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一般為期5年,而其他國家的護理課程多為3年,使香港護士的專業質素相對全球較高。因此,她認為確保從海外招聘的護士具備與本地護士相當的專業能力至關重要。

她續稱,要解決本港醫護人手短缺問題,不僅要吸引更多學生修讀護理學,更重要的是「留住在職護士」。她認為,醫療機構應為在職護士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改善工作環境及提升其話語權,從而增強對在職護士的重視。


倡AI教育納入護理課程

為應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港府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間醫學院。Janelle Yorke認為,此舉不僅能緩解醫生短缺的壓力,還有助於消除臨牀實踐與科學研究之間的差距(help bridge that gap between practice and science)。她期待醫學院能夠培養未來的臨牀學術人才,將臨牀實踐與研究相結合,並為醫學畢業生提供更多醫療領域的就業機會。

此外,醫護行業正利用人工智能(AI)提高效率,以緩解人手短缺的問題。Janelle Yorke認為,AI能夠通過分析大數據來協助醫護人員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並預測患者的病情發展,從而提升臨牀決策的準確性。她強調,隨着醫療環境的變化,AI教育應被納入護理課程。她指,理大的「智能健康研究中心」正在進行跨學科合作,將護理、數據科學和機械工程結合,推動AI在病症診斷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