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升學|英國教育新趨向 從幼培養未來人才
發佈時間:16:09 2025-04-28 HKT

隨着科技迅猛發展、人工智能普及與全球產業結構重組,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知識固然重要,但「能否有效應用知識」、「是否具備跨領域解難能力」,將成為學生立足職場的關鍵。
因此,英國教育體系正積極調整課程設計與教學理念,強調在學術知識之外,更須有系統地培養「就業核心技能」(Essential Employment Skills,以下簡稱EES),並提出「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approach)的全人發展教育策略。
延伸閱讀:加拿大升學|10大抵讀寄宿學校(下)
「就業核心技能」及「全人教育」
1. 為何就業技能必須成為課程設計核心?
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NFER)今年初發布的研究報告《2035技能關鍵計劃》中指出,到2035年約有700萬名勞動人口可能因缺乏關鍵技能而無法勝任高增長行業的職位。這些行業主要集中於專業服務、創意產業、科技與高端製造等,要求從業者具備以下6項EES:1.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2. 協作能力(Collaboration);3. 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solving);4. 工作規劃與優先排序(Organising, planning and prioritising work);5. 創意思維(Creative thinking);6.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這些技能須長期滲透於各學科之中,並透過跨學科項目、實踐活動與反思學習方式逐步建立。
延伸閱讀:加拿大升學|10大抵讀寄宿學校(上)
2. 從早期教育開始的「技能養成路線圖」
報告強調,教育應由幼兒階段即開始培養學生的EES與情意能力。這包括:在學前與小學階段,培養孩子基本的社交溝通、自我管理與協作意識;在中學階段,透過專題研究、小組合作與公開展示等方式深化批判思維與創造力;在高中及大學階段,進一步與職場實習、業界合作項目銜接,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鍛煉應變與領導力。
3. 重新平衡學術與職業教育的比重
過去10年,英國中學課程改革過分聚焦於學術導向的核心科目(如數學、英語、科學),而對創意、數碼與職業類別的課程支援不足。惟有真正給予技能導向課程相等地位,方能培育出靈活應變、具備未來競爭力的學生。
而在英國越來越多學校,如Charterhouse和Wellington College等,開始強調「全人教育」與「未來技能導向學習」,如引入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企業創新課程(Enterprise Projects)、人工智能基礎課程等。這些新元素已正式列入主流課程架構的一部分。
文:英國Leo老師
「Oh!爸媽」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英國升學|Queenswood School 英國首間網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