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與感冒究竟有何分別?中醫教認識4大常用方劑:有這些徵狀服「銀翹散」 「小柴胡湯」有這功效︳親子健康
發佈時間:09:00 2025-04-26 HKT

香港的流感季節通常出現在冬季與初春,而次高峰則在夏季,每年這些時段為流感高峰期,流感病毒活躍度較高,對兒童、長者及免疫力較弱的人群構成較大威脅。流感不僅會導致發燒、咳嗽和肌肉酸痛等常見症狀,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急性中耳炎及呼吸衰竭等。以下將會介紹有關流感病患的概況與4種中醫應對流感常用方劑,同時會教大家區分中、西醫對流感的觀點。
流感因流感病毒引起
除了常見症狀,流感其實會加劇其他基礎病症的風險,特別在免疫力較弱的兒童、長者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流感感染者若同時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會引發更為危險的併發症,如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病或肺炎等。此外,對於兒童來說,流感感染同時與其他病毒的共病(如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或新冠病毒等)交織時,病情可能變得更為複雜,增加住院或重症的風險。因此,在流感季節家長應提高警覺性,積極採取防範措施,以減少流感及其併發症的發生。

流感屬於外感熱病範疇,病程急、發病迅速,並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其主要病因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喉嚨痛、咳嗽等症狀。流感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腦膜炎、急性中耳炎等。因此,流感的及時治療對於減少併發症的發生至關重要。

流感的中醫辨證
在中醫理論中,流感通常屬於外感病,尤其是風寒或風熱侵襲所引起的熱病,症狀可分為不同類型。根據病情,中醫會針對性地使用不同治療方法。對於病情較短且有明顯發熱症狀的患者,治療要強調急則治標,並謹慎處理病情的急劇變化。中醫強調「標本兼治」,即在控制表徵症狀的同時,也要注重調整體質,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中醫治療重點
流感的治療重點在於及時退燒,減少病毒對身體的侵害。在此過程中,針對退燒的需要,中醫會使用如石膏、板藍根等中藥來快速退熱。這些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由流感引起的高熱症狀。對於一些病情較重的患者,會同時配合使用其中具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方劑來協助改善症狀。

點擊圖片瀏覽4大常用方劑介紹:
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中西醫觀點
流感和普通感冒雖然同屬呼吸道感染,但其病原體、症狀嚴重程度及併發症風險卻大不相同。以下從中西醫角度,詳細分析兩者的區別:
中醫角度

中醫病因
- 流感(時行感冒/疫癘之邪):由「疫癘之邪」或「時行感冒」引起,具有強烈傳染性,屬外感熱病範疇。
- 普通感冒 (冒風):由「風邪」侵襲引起,多為風寒或風熱,傳染性較弱,屬普通外感病。
發病速度
- 流感(時行感冒/疫癘之邪):症狀來勢洶洶,幾小時內迅速出現。
- 普通感冒 (冒風):症狀逐漸發展,通常較為緩慢。
發燒程度
- 流感(時行感冒/疫癘之邪):高燒(通常超過38.5°C),持續3 - 4天。
- 普通感冒 (冒風):低燒或無發燒(通常低於38°C)。
全身性症狀
- 流感(時行感冒/疫癘之邪): 明顯肌肉酸痛、乏力、頭痛等。
- 普通感冒 (冒風):輕微頭痛或乏力,症狀較輕。
呼吸道症狀
- 流感(時行感冒/疫癘之邪):咳嗽(乾咳或帶痰)、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水。
- 普通感冒 (冒風):輕微咳嗽、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水。
其他症狀
- 流感(時行感冒/疫癘之邪):嘔吐、腹瀉(尤其兒童)、結膜炎(紅眼病)、呼吸困難。
- 普通感冒 (冒風):打噴嚏較為常見,偶有輕微不適。
西醫角度

西醫病因
- 流感: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引起,病毒變異速度快,易引發大規模流行。
- 普通感冒 :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病毒種類多,但變異速度較慢,症狀較輕。
併發症風險
- 流感:可能引發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 普通感冒 :較少引發嚴重併發症。
治標同時治本
流感作為一種急性傳染病,若能及時進行有效的中醫治療,可以顯著減少病情中的不適,並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中醫治療強調在治標的同時,注重整體調養,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最適合的方劑。通過退熱、清熱解毒、疏風等綜合手段,能有效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古鎧綸中醫師
康河中醫診所顧問中醫師,中醫專欄作家,在香港行醫逾十年,曾獲英國外交部志奮領獎學金,留學劍橋。身為三孩之父,磨練出寶貴的育兒保健心得。他的經歷充滿生活智慧,關心解決家庭男女老少的疑難雜症。著作有《中醫爸爸的兒科天書》。

相關文章︳是鼻敏感還是腺樣體肥大?嚴重致影響學習注意力 中醫簡易食療+5大注意要點︳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兩大原因致兒童肥胖 血糖血壓齊升兼誘發哮喘危害身心︳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小朋友皮膚護理全攻略 增強免疫力先補腎!皮膚肺脾腎是「健康鏡子」?︳親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