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資局資助傑出學者推動卓越研究工作 鼓勵知識轉移 開發新科技新技術

更新時間:09:30 2024-08-29
發佈時間:09:30 2024-08-29

研究資助局(研資局)一直積極推動香港高等教育院校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加強與不同持份者、各地大學及全球頂尖科研機構進行研究合作,包括通過與不同地區合辦的合作研究計劃,為香港與其他地區的研究人員或團隊提供資助,促進跨界別的學術研究合作。同時,研資局亦設有多項協作研究計劃,鼓勵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滙聚研究力量,申請人可邀請內地和海外大學或機構的研究人員加入研究團隊,提出研究金申請。本報專訪研資局主席,及三位現任或前任研資局成員,分享他們對研資局推動香港研究工作及與內地和海外的大學及機構合作的看法。 

建立堅實研究基礎  保持學術界活力
研資局主席唐偉章教授是熱傳學專家,於2009年至2018年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擁有逾30年教學、研究和行政經驗,並一直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及卓越科研中心。近日,香港有5間大學躋身2025 QS世界大學排名首100名,而排名評分當中,論文引用率佔20%,唐教授相信研資局功不可沒:「研資局已成立了30多年,自1991年始為本地大學最優秀的學術研究項目提供資助。截至2020年,研究基金的總注資額已達460億元,投資收入主要用以資助8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術及研究人員進行不同領域的學術知識及科技探索,促進世界級的學術交流,協助構建堅實和蓬勃的研究基礎。這些年來累積的研究成果,是香港的大學能躋身國際排名的一大原因。」

唐教授認為,培養優秀研究人才是研資局的其中主要目標:「我們需要積極為未來的經濟和創科發展壯大人才庫,因此研資局在招募國內外年輕科研人才及加強資助年輕科研學者兩方面均不遺餘力。例如,公帑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總數已由2022/23學年的5,595個逐步增加至2024/25學年的7,200個。」透過研資局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唐教授相信可吸引外地專才來港:「獎學金計劃的名額亦會由300個增加到2024/25學年共350個,並會於至2025/26學年增加到400個,升幅達33%,以期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的研究生來港,為本地研究項目作出貢獻。」

為培養年輕學者,研資局於2012/13學年推出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培育及協助新進學者為日後的教學及研究事業作好準備。「今年有209個青年學者的研究計劃獲批,較前一個年度增加12%,總資助金額達1.4億元,整體成功率約為33%。另外,我們打算未來將恆常化新進學者協作研究補助金,以鼓勵新晉學者進行更多具創意及高質素的跨學科或跨學院研究項目。最終目標是提升大學研究成果的學術水平、數量、科研領域及影響力,同時支持新晉學者進行協作研究,增進經驗。」唐教授指出,研資局尚有多項資助計劃包括為本地自資學位界別提供研究及院校發展資助、研究學者計劃和配對補助金計劃等,有助保持學術界活力和滿足香港社會需要。「面對社會方面,我們設有主題研究計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策略專題研究資助金,集中大學的學術研究力量,針對香港長遠發展具策略重要性的主題進行研究,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要求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的綱要,例如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

研資局主席唐偉章教授
研資局主席唐偉章教授


擴大研究人才庫 推動共享研究成果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Revelle College教務長余劫離教授多年來參加研資局的工作,現在是研資局協作研究項目督導委員會主席。余教授認為近十多年香港的大學在科研方面發展蓬勃,至今已可媲美國際一級學府。「記得在2003年我初加入研資局時,香港的學術研究水平和歐美學府尚有一段距離,亞洲當時以新加坡為首是瞻。可是到了今日,香港在自然科學如化學、醫學等,以及在工程、科技、電子工業等研究項目,在研究水平及資助方面都已超越新加坡,部份的研究發展與香港獨特環境有關,例如香港斜坡工程(Slope Engineering)屬國際三甲,因香港斜坡多而又雨水多,令香港可比其他國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應用。」

作為一名華裔海外資深學者,余教授認為,香港大專院校進行的研究項目,可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而有更多應用及人才交流的機會。研資局設有不同獎學金計劃吸引海外不同程度的人才,提供了促進香港大專院校與海外的研究合作的機會,例如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HKPFS)及研資局博士後獎學金計劃(PDFS)。這些海外學生即使將來返回自己的國家,仍可以跟本地的研究院保持良好關係。HKPFS為獲獎的博士研究生提供每月津貼,以及每年會議及研究活動交通津貼,以吸引世界各地出類拔萃的研究生前來教資會資助大學就讀博士研究生課程,而不論其國籍、工作經驗和種族背景。而PDFS旨在鼓勵博士畢業生投身香港的研究行列,並為具潛質的研究人員在事業里程早期提供支援,以培育及擴大研究人才庫,支持香港推動研發及培養研究文化。「每年多名學生申請PDFS以來港投身研究工作;研資局不單成功促進香港與海外學者的交流,亦鼓勵了共享研究成果。」 

余教授透露,PDFS將於今年內擴大資助範圍,並會更名為研資局新晉學者研究計劃,為投身香港的新進研究人員提供進一步支援。研資局亦設有主題研究計劃及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協助教資會資助大學鞏固及發揮香港在研究方面的現有優勢。「香港在醫學研究、時裝布料研究近年有不少卓越成就,領先世界。剛在5月發佈,港大醫學院在脊椎手術上取得突破性發展,率先利用輔助機械臂進行手術;以及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正在研究細菌培植出可生物分解的布料以應對快速時裝帶來的問題,證明研資局造就不少造福人類的項目。」

加利福尼亞大學 聖地牙哥分校 Revelle College教務長 余劫離教授
加利福尼亞大學 聖地牙哥分校 Revelle College教務長 余劫離教授


持續發展聯合實驗室  提供土壤培植研究 
中國科學院前任副院長張杰教授,自2020年起成為研資局成員。對於香港和內地的大學的學術研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張教授有獨特的見解:「我在2006年至2017年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猶記得2014年來香港交流,得知教資會及研資局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當時香港6所大學的學術研究時,感到很羨慕,因金額數目很大而且是持續性的資助,而上海的大學當時是需要以競爭性的渠道去獲取經費。不過局面在我離任後有很大改變,內地的經濟起飛連帶資助學術研究的金額都大幅增長,現時上海排名最高的幾家大學總研究經費已達到200至300億元人民幣。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實施,國家對香港對創科界加強支持,兩地的研究工作亦產生協同效應,例如香港大學的物理學系之前專注純理論的研究,而非實驗物理,與內地學府合作可互補不足。學術水平方面,內地的大學水平近10年來進步飛快,擠身國際排名前列。」

張教授表示香港與內地的大學加強合作,有助推動更多卓越研究工作。「例如,中國科學院自1997年起與香港的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至2024年已有22個聯合實驗室。而我作為研資局及教資會成員,曾協助促進爭取經費予多個聯合實驗室,投入金額超越6,400萬元人民幣。」他認為,如果科研成果無法轉化成產品,或滿足市場需要,或會跟社會經濟發展脫節。「以大疆無人機公司的創辦人汪滔為例,他是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研究生。無人艇的創始人張雲飛及成亮,都是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張教授總結,研資局致力打造培植創新研究的土壤,香港的大專學界所研究的項目只要貼切地對應產業需求,必可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及更多貢獻。

中國科學院前任副院長 張杰教授
中國科學院前任副院長 張杰教授


通過研究和知識轉移 開展跨學科跨國界合作研究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潘明倫教授於2023年起成為研資局成員。潘教授指出:「研資局其中一個角色,是就跨學科研究合作促進香港大專院校與內地及海外的交流互動,保持深入、開放的思維,共同探討和對應人類於未來要面臨的各種挑戰。」他認為大專院校的研究可協助香港在推動國家發展方面,如《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發揮更積極的功用。「大學的角色可分為三大支柱——教育、研究和知識轉移。以香港的大學而言,我們有責任通過研究和知識轉移,為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出貢獻。例如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們要考慮到知識轉移的需求,確保研究成果能夠切合社會需求,為政府決策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在藝術、文化和科技等領域,我們可以開展跨學科、跨國界的合作研究,促進不同文化和知識領域的交流互鑒,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作出貢獻。同時,要善用研究資助,不斷提升研究實力和影響力,通過論文發表、會議演講、作品展演等方式,將研究成果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受益。」

潘教授以近年人文學科的熱話——人工智能(AI)為例,認為大學的研究主題可以環繞如何把AI與人文科學及藝術科結合。「科技的發展是無法延緩,研究的主題卻會因科技變遷而改變。例如,以前要去看電影一定要親身去戲院,在串流技術推出之後,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電影或電視劇。科技會改變我們的行為。人與人、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和關係,對人類的未來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涉及醫療、教育、商業、經濟等各個領域,因此應考慮採取跨學科協作方式來應對,整合不同視角和資源,為學生和研究者帶來更大的啟發。」潘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將會帶來倫理、知識產權、隱私等問題,值得研究及反思,人類如何在創新和版權保護之間尋找平衡。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 (跨學科研究) 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 潘明倫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 (跨學科研究) 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 潘明倫教授


研資局持續推動 研究知識普及化
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一個半獨立的諮詢組織,負責透過教資會,向政府建議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在學術研究上的需要,以發展一個足以維持學術蓬勃發展和合乎香港需要的學術研究基礎;以及評審及批撥政府透過研究基金提供作學術研究的經費,並監管相關撥款的運用。 

研資局之協作研究計劃包括:協作研究金、主題研究計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研究影響基金及策略專題研究資助金。研資局之合作研究計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研究資助局合作研究重點項目計劃、法國國家科研署與研資局合作研究計劃、歐盟與香港研究資助局研究合作計劃、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德國與香港合作研究計劃及法國與香港合作研究計劃。

詳情:https://www.ugc.edu.hk/big5/rgc/

(資料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