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書院今年推出首個航天課程 STEAM教學大勢所趨 配合IB課程陶造頂尖競爭力
發佈時間:12:00 2024-11-08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下稱宏信書院)的學生繼今年3月成功測試首個由學生製造的立方人造衞星後,今年7月又再創新香港歷史,在青海冷湖實驗室舉辦的冷湖火箭排行榜「U18 全球青少年火箭發射挑戰賽」中,成為本港首批成功利用固體燃料發射火箭的學生,更喜獲總分第2的佳績。宏信書院為進一步推動香港的航天科技教育,今年9月新學年在小四至中三級引入嶄新的航天課程。宏信書院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表示,航天課程的特點是跨學科和充份具備STEAM的教學元素,加上宏信書院是一間IB學校,更是一個理想的平台,讓航天課程和STEAM得以因為宏信書院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
宏信書院的航天課程,今年9月開始開辦,每個循環周兩節獨立課堂,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深入認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太空知識,如人造衞星及火箭的基本設計原理和製作過程,並參與設計太空城市和不同的太空實驗。為此,校方特意在校園增設兩個實驗室,包括全港首間和中國宇航學會合作的「航天態勢感知實驗室」— Space Hub,與及一個專門用作教授STEAM課程及工作坊的課室—4.0 Incubator。
林博士表示,開辦航天課程主要是基於3個考量:「第1,我們所身處的時代是一個科技世界,科技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我們透過衞星採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來指引路線、收看直播的賽事等;第2,現在國內航天科技急速發展,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學校也有幸可以參與其中,學校可以善用國家給我們的優勢和大灣區的角色,協助將香港發展成為創科的樞紐;而第3,亦是至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航天課程可以讓同學走出他們的舒適區,去挑戰自己做一些難度較高的事,令他們突破自己,培養他們的成長型思維。」
校方為航天課程,建立了完整的航天課程大網,課程包括4大範疇:1)設計和製作人造衞星;2)設計和製作火箭;3)載荷,設計太空實驗;4)規劃太空城巿;透過課程學生可以有系統地學習製作人造?星、火箭的技術,以及設計載荷及太空城巿等知識。校方除了在硬件上增加了兩個航天實驗室之外,也同時增聘兩名具有航天背景的老師,再加上專業教授STEAM科目的教師團隊,可謂人才鼎盛,校方還添置了很多編程和製造火箭的軟件,令航天課程的內容更充實。
學校亦在課程推行後作出檢視,發現不少平日對複雜的數學公式感吃力的同學,在面對航更艱深的太空工程數式時,都很積極地去拆解,投入的程度令人感到鼓舞,非常令人「喜出望外」。
在過去3年,宏信書院的學生都經常去參加一些國際或國內與航天科技有關的比賽,而且都獲得很亮麗的成績。剛在過去的7月,更申請了成為香港第一間赴青海參加「U18 全球青少年火箭發射挑戰賽」的學校。
「比賽是使用固體燃料,這是香港不能做到的,於是我就很想讓學生有機會去嘗試。憑着我們過去參加多個航天有關的比賽且取得佳績,明白到學生有興趣也有能力,於是學校就申請參加比賽,獲大會破例讓我們參加,而即使是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尖子,同學仍然能發揮卓越的表現,首次參加比賽就取得總分第2的成績,我感到滿意之餘,見到學生的努力不懈以及力求完美的精神,亦令到我和教師團隊很感動。」林博士說。
是次比賽的經驗成為一種「正向壓力」,讓同學更願意走出舒適區,並為自己訂下一個具挑戰性的目標,突破自我。
今時今日,STEAM教學已經是全球大勢,林博士認為,不論是參加火箭比賽還是航天課程,其實都是和STEAM教學環環緊扣的。「不管是衞星或是火箭,其實當中包括了科學、科技、機械工程、數學運算,和美學藝術設計等知識範疇,甚至還要懂得編程和具備化學知識,亦需要實踐『落手落腳』做的Maker's Skills。這是一個跨學科的創科學習過程,和STEAM其實很一致。」
宏信書院推動航天課程和STEAM教育的一大優勢,就是宏信本身是一間直資IB一條龍學校。林博士表示,直資學校相對有更大的靈活性去運用教學資源,而且IB的課程具有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勇於冒險、善於思考、具備智識、重視原則等十個特質。當同學們去做一些STEAM的項目時,學校會引導他們去探究、設計和協作,單元式的學與教中,除了有跨學科的特質之外,很多主題都有STEAM的元素。
林博士指出:「科技在不斷變化,我們也無法預測未來,但如果同學能在實踐中學習並勇於挑戰自己,即使面對未知的未來及改變,我相信他們也能應付自如。」他也期望透過航天課程,能讓學生為香港和國家貢獻更多:「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創科中心,我希望能從小處着手,透過航天課程培養人才,激發學生探索太空的熱情,並為人類的未來作出貢獻,實踐IB精神所說的:『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參加火箭比賽力求完美 不為名次只求突破
參與「U18 全球青少年火箭發射挑戰賽」的學生,一共有5名,他們來自不同年級,Isaac和Max就是其中的兩位。
Isaac和Max都是中五生,對他們來說,最難忘的經歷就是那幾天不眠不休的團隊奮鬥。在比賽前後連續3天都幾乎沒有好好睡一覺。Isaac說:「我們以前未試過用固體燃料,那時是由零開始去學做一個火箭,最後真的能發射,其實裏面都投放了很多努力。」
今次比賽,因火箭在落地後完整性維持得非常之好,所以在「回收」這個計分項目上,取得很高的分數,並取得總成績的第2位。但雖然如此,同學們卻覺得自己在飛行高度上,還可以做得更好:「即使你贏了,不代表你不可以再改善,你永遠都有進步空間」,基於這個信念,他們在比賽後放棄去觀光吃喝的機會,把握機會向指導他們的國內專家請教,讓他們再重新做一枚火箭—不為比賽,不為勝負,只為了做得更好,突破自我!
國內專家受到他們的熱誠感動,再次提供燃料及指導。在又一個不眠的夜晚後,他們製造出一枚新的火箭,這支火箭,飛行的高度飆升到800多米,令他們終於證明到自己的能力。
Isaac其實在比賽之前,已經有志未來向機械工程方面發展,今次比賽可謂加固了他的想法。而Max本身最喜愛的科目是物理和數學,他預計自己未來會在金融和商業領域發展。年紀小小就懂得規劃未來,他們表示是得力於就讀的IB課程。
「IB課程好重要的一點,是培養你獨立,令你能自主學習,着重思考,懂得自己去探索,在做Project和Presentation時,所學到的技巧,相信日後在工作上都可以用到,令你終身受用。」從第一年級開始就在宏信書院讀IB課程的Max說。
而Isaac就是讀了幾年傳統學校才轉來讀IB:「不同於別的學校,我們不需要背書或死記一些知識,我們在做Project時,有很多機會讓我們去探索自己和探索這個世界,你要自己為自己訂下一個標準,再完成它,從中,你會學到很多別的地方學不到的東西。」
同學力求進步精神 令帶隊老師感動
其中一位負責帶領學生到冷湖參加比賽的文伯衡老師,回想起同學們在比賽結束後,仍然要捱多一個通宵,改良火箭後再試射這個行為,只能用「感動」兩個字去形容。其實在比賽之初,已看到同學十分投入,在團隊成員互相協作下 ,盡一切努力務求做到最好,令他感到非常欣慰。最後火箭成功發射到一個新高度,文老師充份感覺到,學生在這次比賽中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個名次,更是體現了自我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
文老師亦任教航天課程,他希望課程可以令學生發揮創意思維,讓學生進一步去思考未來世界需要的是甚麼,在創科和科技的領域上走得更遠。而課程包含大量STEAM元素,在學習航天科技之餘,亦可以將STEAM元素進一步帶到生活之中。
「有很多學校是直接用機械人或者編程來包裝STEAM,但是很多心態比較開放的學校會將STEAM注入不同的層面,造火箭造人造衞星之外,例如創業、作曲、車衣、煮食,都可以很STEAM,希望學生可以將技能融合在不同的學科,或者反過來用學科融合在技能上面,令到學生可以在各方面都可以發光發亮。」文老師有這樣的期望。
中一(2025-2026學年)入學申請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11月15日(星期五)
遞交申請:https://luac.eclasscloud.hk/kis/admission_form2/
學校網頁:https://www.lua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