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推動綠色技術研發實現碳中和 輻射製冷塗層助建築物節能降溫

更新時間:09:45 2025-01-21
發佈時間:09:45 2025-01-21

氣候變化和高碳排放量是世界正面對的迫切問題,在推動碳中和一事上,各國政府及機構責無旁貸,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城市,特區政府亦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達致校園碳中和,支持香港2050年實踐碳中和目標,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多管齊下;從教育、科研以至政策研究層面,推動碳中和落地。

理大制定了明確的碳中和路線圖,定下2028年和2033年短期和中期目標。2045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範圍1(直接排放)和範圍2(間接排放)目標,部署範圍3碳中和,蒐集數據推動相關科研,減少隱含的碳排放。範圍1屬於直接排放,包括機構擁有或控制來源產生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2則是間接能源排放;包括電力、熱能、冷凍及蒸氣所引致溫室排放;範圍3則是機構外發生所有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指出︰「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理大在2022年成立了『校園碳中和委員會』,負責策略規劃、制訂、實施、監測和審查校園的碳中和路線圖和行動計劃,資助校內有潛力的科研落地,並以校園作為場景採用嶄新技術,其中包括有助建築物節能降溫的輻射製冷塗層,項目將會在現時興建中的九龍塘學生宿舍應用,蒐集數據作科研教學的同時,驗證嶄新能源減排和綠色技術成效,向業界示範以加快轉化。」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已訂立目標,在2045年全面實現校園碳中和。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已訂立目標,在2045年全面實現校園碳中和。

塗層降溫 雙面光伏增發電量
事實上,香港逾六成碳排放來自建築物,不少建築物料如混凝土和鋼鐵建材在夏天陽光猛烈的情況下,吸收大量熱力後造成熱島效應。有見及此,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教授呂琳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一款環保輻射製冷納米塗層,能應用於建築物天台和外牆等,並根據環境溫度或光照條件變化,自動調整吸收太陽輻射和熱輻射的發射特性,應對建材造成的熱島效應。研究團隊已獲得理大碳中和科研基金支持,將這種新型光致發光輻射製冷納米塗層與雙面太陽能光伏板結合,實現協同增強的熱管理和發電,使建築物由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收集者。

呂琳(左)教授團隊開發的輻射製冷納米塗層,能適用於建築物天台和外牆,有效降低建築物表面溫度達攝氏25度。
呂琳(左)教授團隊開發的輻射製冷納米塗層,能適用於建築物天台和外牆,有效降低建築物表面溫度達攝氏25度。

團隊開發了一款以「碳量子點」(Carbon Dots)驅動的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 PL)輻射製冷納米塗層,增強陽光吸收和轉化效率。「通過光致發光,紫外光可轉化為可見光,有助光伏板吸收利用,提高光伏轉換效率。如配合雙面光伏板,將可以充份利用反射光,大大增加發電量。例如在相同光照條件下,可見光經塗層反射至背面的光伏板,整體較傳統單面光伏板多五成發電量之餘,一般光伏板在高溫下,發電量會隨之降低,但塗層則有漫反射特點,可以避免光伏板局部溫度過高而影響效能的問題。

呂琳教授亦指出︰「相較於傳統的輻射製冷塗層,輻射製冷納米塗層在日間有效太陽能反射率,從92.5%提高至95%,冷卻效果高一至二成;混凝土表面降溫效果,可高達攝氏25度。此外,輻射製冷納米塗層屬於環保水溶性材料,零VOC排放,全無公害,可製成多種顏色,靈活配合建築物的天台和外牆等施工,應用潛力極高。」

呂琳(左)教授團隊開發的輻射製冷納米塗層,配合雙面光伏板可提升發電效率,推動大廈節能及應用再生能源,有助香港實現碳中和。
呂琳(左)教授團隊開發的輻射製冷納米塗層,配合雙面光伏板可提升發電效率,推動大廈節能及應用再生能源,有助香港實現碳中和。

研究團隊計劃在興建中的理大九龍塘學生宿舍天台安裝雙面光伏板,並在光伏板下的天台地面上髹上塗層,進一步提高太陽能反射到光伏板的比率,藉此提高發電量,並為建築物降溫。團隊預期,這個太陽能光伏新系統與沒有塗層的傳統單面太陽能光伏板相比,發電量可提高30%至50%,碳排放減少30%。新宿舍天台可安裝雙面太陽能光伏板的面積約600平方米,以此為例,預計可產生97,000千瓦小時電量,每年節省逾港幣12萬元電費。研究團隊亦會透過監察系統收集實時數據供日後分析和效能評估,以便日後用於教學科研和轉化為實際應用,從而改善生活環境,譜寫宜居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