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首個氫能車競賽大挑戰 考驗參賽隊伍技術創意

更新時間:08:00 2025-03-24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3-24 HKT

由機電工程署主辦、教育局協辦的首屆「氫能車競賽大挑戰」,是香港首個專為中學生而設的創新科技賽事,旨在推動年輕一代對氫能技術的認識與應用,並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與科學探究精神。今次比賽受到學界熱烈歡迎,有67間中學超過300名學生報名,最後選出21間中學隊伍共90位學生參與賽事。

現場氣氛熱熾,大家都想爭取最佳表現。
現場氣氛熱熾,大家都想爭取最佳表現。

考驗學生解難及應對能力
今次雖然是學界首辦的氫能車比賽,但挑戰殊不簡單,學生需以大會提供的材料包和燃料電池,再自由組裝或配搭齒輪箱、摩打等組件組裝成氫能車,於三個賽道:負重線路賽、路線競速賽及斜坡賽上爭取最好成績,每條賽道均考驗學生們在設計、工程及策略上的綜合能力。大會另設立「創意發明獎」,參賽隊伍有30秒時間向評審展示其設計草圖的創新性、實用性、美學以及環保概念,考驗學生的獨特創意。

路線競速賽賽車往往差別只是一線之間,非常刺激。
路線競速賽賽車往往差別只是一線之間,非常刺激。
斜坡賽是現場難度最高的環節,考起不少參賽者。
斜坡賽是現場難度最高的環節,考起不少參賽者。
在負重線路賽中,大家都不斷研究各種負重可能。
在負重線路賽中,大家都不斷研究各種負重可能。
教育局署理副秘書長(五)謝婉貞及機電工程署助理署長/氣體及一般法例王磊為「創意發明獎」進行評分。
教育局署理副秘書長(五)謝婉貞及機電工程署助理署長/氣體及一般法例王磊為「創意發明獎」進行評分。

現場所見氣氛相當熱熾緊張,每隊均有三次機會挑戰每條賽道,最後以最佳成績提交。換言之,每隊都可以針對之前比賽時遇到的問題,再即場修改及改善車身各種設定,爭取更好的成績,考驗同學的解難及應對能力,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展現了對氫能技術的理解,還通過團隊合作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於多場激烈角逐後,最後由德蘭中學取得全場總冠軍。

德蘭中學「氫風得意隊」奪得全場總冠軍。
德蘭中學「氫風得意隊」奪得全場總冠軍。

德蘭中學不同賽道表現平均奪冠
德蘭中學的隊伍在比賽中表現出色,憑藉其穩定的車輛性能與高效的動力系統,在三條賽道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她們的氫能車在負重賽中展現了卓越的承載能力,在競速賽中表現出極高的速度與操控性,並在斜坡賽中成功克服了重力挑戰。最終,德蘭中學以總分最高榮獲全場總冠軍。德蘭中學「氫風得意隊」對於今次勝出感到非常滿意,麥晴希同學表示在個別賽道有些其他學校的隊伍表現更好,但她們設計的氫能車在三條賽道都有不俗表現,表現較為平均,可能因此取得全場總冠軍。羅媛同學指今次參加比賽最大的得着,是在準備及比賽過程中,了解到氫氣的運作原理,及如何驅動車輛行走;比賽過程中還要不斷調整氫能車,評估是什麼問題導致它不可以動或者走得不夠快,在有限時間內改善不同的部件以獲得更好的成果,相當有挑戰性。

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氫行者」團隊奪得「創意發明獎」。
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氫行者」團隊奪得「創意發明獎」。

以可循環物資設計機身 符合比賽主題
除了現場的競賽表現,氫能車的設計理念也相當重要,21間中學隊伍各有30秒時間闡述自己所設計氫能車的特色及背後理念,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氫行者」團隊最終脫穎而出,奪得「創意發明獎」。同學張慶靈認為他們的設計特別在於使用了針筒直接輸入燃料電池,而沒有使用儲氣裝置,可以大大減輕車身30克的重量,令氫能車跑得更加快。此外,車身設計加入了綠色等邊六角形圖案,想表現出氫能這種潔淨能源的未來感覺,而綠色也有H2O概念,表達氫氣所排放的是綠色零碳的優點。至於車身的裝飾例如熊貓公仔,就是把其他活動用過的物資循環再用,符合環保精神。「氫行者」團隊的創意與實用性獲得評審認可,最終奪得「創意發明獎」。

今次的比賽各團隊都表現優秀,大家都對新能源綠色科技更感興趣。
今次的比賽各團隊都表現優秀,大家都對新能源綠色科技更感興趣。

啟發學生對新能源的興趣
今次的比賽反應非常踴躍,各團隊都表現優秀。機電署署長潘國英表示,氫能發展需要政府、業界和市民合作,年輕人的支持特別重要,期望透過這次比賽啟發學生對新能源的興趣,推動綠色科技融入生活,並鼓勵他們熱愛工程學,將來加入工程行業,為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教育局署理副秘書長(五)謝婉貞指這次比賽活動能配合教育局持續大力於學校推動 STEAM 教育的重點,增強同學跨學科融合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對科學科技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對推動 STEAM 教育和持續發展教育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