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香港 盛演世界160年

更新時間:09:00 2025-03-09 HKT
發佈時間:09:00 2025-03-03 HKT

滙豐自1865年在香港成立以來,陪伴幾代香港人走過160年。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不僅見證着這座城市的蛻變,更以穩健的服務和創新的理念,為香港過去、現在與將來的發展充當堅實後盾。除了專注銀行業務,更關心社區、回饋社會。160年來,滙豐植根香港,連接世界;與香港人一同經歷,一起成長,攜手迎接未來更多重要時刻,邁向光輝新里程。

中環建總行大廈 標誌扎根香港決心
滙豐第四代總行大廈於一九八五年正式啟用。這個地標,從五十年前的舊貎到今日新貎,無論在結構和設計特質上都截然不同,而唯一能走過時光隧道連接兩代的,是一對雄武的銅獅。

第四代總行大廈由建築師福斯特設計,來自八十個國家的一百餘個承建商參與興建,耗資約五十二億港元,是當時全球最昂貴的建築物。整幢建築物以鋼鐵建成,是以「懸空的吊橋」意念及科技作構思,設計可謂超越時空。

 第四代滙豐總行大廈至今仍然是香港地標之一。
第四代滙豐總行大廈至今仍然是香港地標之一。

座落中環皇后大道中一號的滙豐總行大廈,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物。自一八六五年滙豐在香港成立時已開始租用該處作為總行,其後滙豐決定購入地皮重建成第二代總行大廈,顯示出扎根香港的決心。至一九三五年十月第三代總行大廈落成,樓高十二層,是當時全港最高及首楝有冷氣系統的建築物。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

戰後迅速擴展 全港各區續設分行
滙豐的九龍旺角分行大廈於一九六九年揭幕,這幢耗資千萬元的新廈樓高十八層,為第三代旺角滙豐大廈,亦為當時除中區總行外,滙豐在香港的最大分行。

耗資千萬元的十八層旺角分行新廈於一九六九年開幕。
耗資千萬元的十八層旺角分行新廈於一九六九年開幕。

滙豐對戰後香港的經濟重建擔當重要角色。當時世界市場對輕工業品需求急增,加上大量資金和人口從中國內地流入,促使香港經濟模式轉向工業化,作為香港最大的銀行,滙豐向大中小型廠商提供借貸,為經濟復甦提供了支援。為滿足客戶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滙豐陸續於各區開設分行,其中包括一九四八年首度在九龍最繁盛的地區旺角開辦大型分行,其後於一九五四年興建第二代的旺角滙豐大廈。

滙豐於戰後在全港各區陸續開分行服務市民。
滙豐於戰後在全港各區陸續開分行服務市民。

百週年紀念
一九六五年滙豐迎來創業一百週年,舉行盛大慶祝活動,包括在大會堂前大放煙花,成為全城關注的盛事。

滙豐一百週年是城中盛事,獲報章廣泛報導。
滙豐一百週年是城中盛事,獲報章廣泛報導。

引入首台大型電腦 開啟銀行電腦化時代
一九七六年,滙豐集團與飛利浦香港有限公司簽署合約,安裝一千台PTS6000型號銀行電腦系統之末端機,改善全港一百六十一間分行的客戶服務,該合約造價達一億港元,足夠購入約八百個太古城單位(太古城在當年開售,一個五百多呎單位售價約為十二餘萬港元),足見滙豐為提升服務投入龐大資源。

其實滙豐早在一九六七年已經引入全港首台大型電腦IBM System 360,正式開啟銀行業務的電腦化時代。這台亞洲最先進的銀行電腦計算系統,於一九六八年投入服務,滙豐特別設立配備空氣調節、濕度調節、防塵、隔音及防火設備的現代化電子資料處理中心,而負責操作的電腦管理員早在一年前已開始受訓。

滙豐集團與飛利浦香港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
滙豐集團與飛利浦香港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

廿四小時提款機啟用 每日限提二百
滙豐由一九七一年開始增設日夜提款機服務,使客戶能在任何時間、任何日期,即時支取現金。首批提款機裝設於中區總行及銅鑼灣、北角、官塘、旺角、尖沙咀五家分行,客戶插入提款咭及輸入密碼,提款機即能退回提款咭及一個內有現金二百元的信封,提款機服務廿四小時內限用一次。

配合客戶廿四小時理財需要,滙豐在一九八零年再推出首部ETC易通財自動櫃員機,有如日夜提款機的升級版,除了提款更可轉帳和查詢戶口結餘。當時由鄭少秋以一身大俠形象拍攝宣傳片,至今仍然是不少市民心目中的經典。

滙豐廿四小時提款機在一九八零年正式啟用。
滙豐廿四小時提款機在一九八零年正式啟用。

時至今日,滙豐的流動理財應用程式(HSBC HK App)已化身成為客戶的「隨身銀行」,無論是深夜繳交賬單,或路上買賣外幣,從此再無限制,客戶可以輕鬆處理日常理財需要。而HSBC HK App活躍用戶更已突破二百萬人。

易通財自動櫃員機推出後吸引大量客戶使用,當時報章這樣形容:「香港好多嘢要排隊,有『咭』在手攞錢,都要輪住嚟。」
易通財自動櫃員機推出後吸引大量客戶使用,當時報章這樣形容:「香港好多嘢要排隊,有『咭』在手攞錢,都要輪住嚟。」

開設兒童園地 鼓勵兒童開戶儲蓄
一九七六年,滙豐在美孚新邨開設兒童園地,在園地一角有一處專為小朋友而設的平台,直接通往滙豐分行以鼓勵兒童儲蓄。

滙豐一直照顧不同年齡層的顧客,時至今日,除了為十八歲以下的客戶提供兒童儲蓄戶口,更設有簡易版HSBC HK App讓他們管理自己的財務,培養儲蓄習慣。

而早前滙豐更宣布與位於香港國際機場航天城11 SKIES的KidZania Hong Kong合作,於體驗區內設首個為小朋友而設的財富管理中心,透過edutainment讓小朋友學習管理自己的財務,利用模擬場景,將投資及理財等抽象概念化繁為簡,向小朋友講解基本銀行和理財知識。

兩名分別五歲及九歲的小朋友在銀行職員協助下開立儲蓄戶口。
兩名分別五歲及九歲的小朋友在銀行職員協助下開立儲蓄戶口。

關心社會 惠澤社區
滙豐一直心繫香港、關心社會。有見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市民生活質素改善,惟社會上仍有一些弱勢階層需要援助,滙豐發揮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香港精神,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多次捐款予公益金及賬災,每筆捐款達六位數字。一九八一年更正式成立滙豐銀行慈善基金,發揮更大的力量,積極回饋社會。

一九七六年滙豐再捐出善款予公益金,並舉行支票移交儀式。
一九七六年滙豐再捐出善款予公益金,並舉行支票移交儀式。

滙豐亦致力凝聚社區力量,透過支持和舉辦大型慈善活動,讓市民可以一同參與,攜手推動公益及社區項目,為社區注入正能量。當中包括於二零一二年起,展開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與不同團體合作,建構共融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二零二三年更撥款一億港元與惜食堂展開為期三年膳食支援計劃;並於相對低收入社區,設置速凍餐自助提取機,方便基層人士領取速凍餐。另外,滙豐亦設立獎學金計劃,自一九六五年起支持來自不同學科,近七千名本地學生追夢。

滙豐自二零一二年起每年舉辦香港社區夥伴計劃,合共超過七百萬人受惠。
滙豐自二零一二年起每年舉辦香港社區夥伴計劃,合共超過七百萬人受惠。

銅獅搬家  興師動眾一番
一九八一年,兩隻鎮守滙豐總行大廈門的銅獅,為了興建新廈移居隔鄰的臨時分行門外。經過一番準備,在選定的時辰動工,滙豐執行董事率領高級行政人員跟隨護送,經過半小時始大功告成。搬遷儀式不僅吸引市民圍觀,儀式後更紛紛上前「尋寶」,看看獅子底下有什麼寶物。

銅獅搬遷對滙豐及香港市民來說都是重要事件。
銅獅搬遷對滙豐及香港市民來說都是重要事件。

滙豐的兩尊標誌性銅獅史提芬和施迪,對不少香港人來說有深厚的情意結,原來兩獅曾經兩次「離開」滙豐總行,包括在二次大戰期間曾被日軍掠奪到日本。

 一九八二年,兩尊銅獅曾短暫放置在皇后像廣場。
一九八二年,兩尊銅獅曾短暫放置在皇后像廣場。

開設幼兒中心 實踐家庭友善措施
滙豐銀行致力提升員工福利,一九九零年在長沙灣貿易廣場開辦幼兒中心,替員工照顧小孩,令他們可以安心上班。中心可照顧六十名二至六歲幼兒,每年經費二百萬。這是首間由銀行開辦的幼兒服務中心,開創業界先河。

近年,滙豐繼續積極推行關愛員工及家庭友善的措施,例如實施彈性上班及在家工作政策。二零二四年更將有薪產假由十六周增加到二十周,而有薪侍產假亦由十天增加到四十天,令員工可以在工作、個人和家庭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位於長沙灣的幼兒中心在一九九零年投入服務,幫助員工照顧子女。
位於長沙灣的幼兒中心在一九九零年投入服務,幫助員工照顧子女。

推動文化藝術及體育發展
滙豐一直以實際行動支持本地文化藝術及體育事業的發展,透過一系列重要合作項目,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文化藝術與體育盛事的交匯點,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地位。

當中包括自二零二二年起成為M+的首個領銜合作夥伴,向大眾推廣當代視覺文化,並將世界頂尖的藝術作品帶來香港,幫助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於二零二二年起成為M+博物館的首個領銜合作夥伴。
於二零二二年起成為M+博物館的首個領銜合作夥伴。

此外,滙豐亦成為今年(二零二五年)正式開幕的啟德體育園的獨家卓越創始合作夥伴,支持體育園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及文化娛樂活動,讓香港繼續成為盛事之都。

 滙豐成為啟德體育園獨家卓越創始合作夥伴。
滙豐成為啟德體育園獨家卓越創始合作夥伴。

圖片來源:星島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