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認證嘉許|機管局節能減碳保育海洋 致力打造全球最環保機場

更新時間:08:45 2025-04-09 HKT
發佈時間:08:45 2025-04-09 HKT

香港國際機場作為世界領先的航空樞紐之一,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在ESG方面的努力備受注目。機管局早在十多年前開始推動ESG相關工作,更於2024年推出「Ascend躍升」可持續發展框架,訂立24個策略目標,涵蓋減碳、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環保建築及社會貢獻等多個範疇,致力將香港國際機場打造成全球最環保的機場。

香港機場管理局財務執行總監李沛鏗
香港機場管理局財務執行總監李沛鏗

推動電動化及再生能源 
機管局財務執行總監李沛鏗表示:「機管局目標於2050年達至淨零碳排放,因此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例如推行禁區車輛電動化,在現時未能改用電能的領域,則會使用可再生柴油(Renewable Diesel)。」 此外,亦推出地勤設備共用計劃,以提升環保效能。李沛鏗解釋:「客運升降台、貨物起卸裝置等設備無需再頻繁移動,不僅減少了碳排放,更提高了效率。」

推行禁區車輛電動化。
推行禁區車輛電動化。

節能、減廢 減低噪音影響
機管局使用創新科技,以大數據分析溫度、濕度和客流量等調節冷氣輸出,達到節能效果。李沛鏗特別提到製冷系統的優化:「我們在更換製冷設備時,會選擇最環保的技術,例如使用海水製冷,提高了能源效益。近年陸續在新設施中安裝太陽能板,並在設計時充分考慮航空安全,確保太陽能板的使用不會對航班運作造成影響。」

在廢物回收方面,機管局制定以2018年為基準在2025年將可回收物料再造比率提升25%的目標。在廚餘問題上,李沛鏗稱:「我們試行『廚餘再生俠』系統,將廚餘轉化為漿液,送往環保署的有機廢物處理廠O·PARK1以生產生物氣發電。」機管局亦與民航處合作,優化航班航道,減少對居民區的噪音影響。

試行「廚餘再生俠」系統處理廚餘。
試行「廚餘再生俠」系統處理廚餘。

保育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在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中,機管局特別採用新技術「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填海,是香港首個廣泛採用該技術的大型填海工程。此技術有助減少海床淤泥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李沛鏗續指:「為進一步保育海洋,機管局協助及支持漁農自然護理署於去年11月成立北大嶼海岸公園,並承諾在6年內持續觀察中華白海豚在北大嶼水域的生態情況。同時又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在機場附近的海域放置人工魚礁及蠔礁,吸引魚類棲息,以及定期在附近水域投放幼魚,促進海洋的生物多樣性。我們還注資4億港元成立『改善海洋生態基金』及『漁業提升基金』,以資助相關研究及保育項目。」

推行多項措施保育海洋,包括放置人工魚礁及蠔礁吸引魚類棲息。
推行多項措施保育海洋,包括放置人工魚礁及蠔礁吸引魚類棲息。

提供就業機會 培養航空人才
在社會方面,機管局推出了多項計劃。李沛鏗介紹:「我們推出名為『EXTRA MILE 里・想高飛』的社區投資計劃,為青年人及非華語人士提供機場工作機會,亦成立了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舉辦課程培訓飛機師,並與航空公司合作為學員提供面試配對,為業界培養人才。」

「EXTRA MILE 里・想高飛」計劃為青年及非華語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EXTRA MILE 里・想高飛」計劃為青年及非華語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建立透明高效的管治架構
在企業管治方面,李沛鏗表示機管局早前發行了綠債,並特別訂立了可持續金融框架,為可帶來環境或社會效益的項目提供資金,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並定期與管理層及董事會舉行會議,檢討所有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的進度。「雖然我們並非上市公司,但在管治方面盡量與香港上市規則保持一致,確保透明度和問責性。」

可持續發展工作
李沛鏗強調,機管局會繼續積極實踐ESG策略,包括與政府及持份者就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進行研究和溝通,以促進可持續航空燃料在香港的發展。另外會加強環保教育工作,令社會大眾了解及支持機管局的海洋保育工作,一同響應環保。

(資料由客戶提供)


------
星島X理大「ESG 認證計劃暨嘉許禮」2024 實踐綠色轉型 永續領航
https://bit.ly/3Z87P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