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腸道微生態 重拾精神健康

更新時間:07:00 2024-09-13
發佈時間:07:00 2024-09-13

活在步伐急速的香港,面對工作壓力及生活問題,每個人或多或少也有機會出現情緒健康的問題。輕微的情緒問題雖未致於要用藥物治療,但若然處理不當,日積月累可能會令問題漸趨嚴重。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除了平日要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延緩情緒問題,亦有本地大學研究指出,證實腸道微生態與精神健康有關,透過補充合適的益生菌或可改善情緒低落症狀。

不少醫學研究均指出,平衡腸道微生態有助改善焦慮情緒。
不少醫學研究均指出,平衡腸道微生態有助改善焦慮情緒。


腸道是身體「第二大腦」
市民大眾聽到腸道健康與情緒病有關,可能會摸不着頭腦,傅醫生表示背後原理與腸──腦軸(gut-brain axis)有關,「腸道常常被稱為『第二大腦』,雖然它不會像腦部般自行思考,但由小腸至大腸的範圍均散布大量神經元,能夠自主負責腸道蠕動等主要生理健康功能,不單能獨立於大腦運作,同時也能通過腸──腦軸這個公認的雙向溝通途徑,腸道和大腦之間透過新陳代謝物及神經物等內分泌傳遞物質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環環相扣,腸道微生態因而對情緒及認知功能產生影響。」

工時長或是作息時間不足,往往令精神承受龐大壓力,有機會演變成為情緒健康問題。
工時長或是作息時間不足,往往令精神承受龐大壓力,有機會演變成為情緒健康問題。


補充益生菌有助穩定情緒
最常見的例子,是腸道較為敏感的人,在壓力下會容易出現肚痛的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結果因為腸胃問題,要處理更多諸如衞生等額外問題,令情緒變得更為緊張,形成惡性循環。傅醫生指出,情緒病隨着時間慢慢發展,會變得更為波動,因此需要及早作出預防,「既然明白腸道對情緒健康的影響,最重要是由飲食入手,建立健康飲食、恒常運動、良好作息時間、減少煙酒等正面生活規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減慢情緒問題惡化,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近年醫學界流行大數據研究,從宏觀角度來看,令腸道菌族平衡確實能改變情緒,研究發現服用營養補充劑特別是雙歧桿菌,有助穩定情緒波動,尤其是大多數人並非罹患極為嚴重的情緒問題,透過服用營養補充劑而非藥物能令情緒健康有所提升,相信更為大眾所接受。」

腸胃出現不適,有機會是情緒健康出現問題的警號。
腸胃出現不適,有機會是情緒健康出現問題的警號。


工時長易誘發腸胃問題
傅醫生曾聽聞過一個病例,一位年約三十歲的金融科技專業人士因工時長而受壓,每次收到老闆或工作電話時,就會出現肚瀉的情況,由於情況持續沒有改善,令他拿捏不到生活與工作,頓時失去安全感,並擔心自己是否患上隱疾,於是不停求醫,由中醫、針炙到推拿全都試過,依然未能找到解決辦法;最後來到精神科才察覺患有焦慮症及腸易激綜合症,幸而焦慮症程度輕微,毋須藥物之下,透過行為及思想治療已能重新掌控情緒,至於腸易激綜合症則透過服用益生菌得以改善。「最重要是請教醫生及營養師的意見,認清什麼是有效的菌族,以及產品的菌落形成單位(CFU)等數據,選擇合適及有科研的補充劑,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作為生活節奏緊張的都市人,常常為工作而忘卻身體需要,傅醫生提醒遇有情緒問題,要懂得即時尋求協助,「上班一族往往身兼數個崗位,既是公司的員工,也是家中的父/母親及丈夫/妻子,於是常有錯覺不能停下來,即使身體出現不適也選擇硬撐,尤其是情緒病,身邊人難以察覺出現問題,因而延誤了治療。因此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及良好作息,定期檢查身體,一旦發現短時間內身體出現重大轉變,包括腸胃習慣及女性生理周期,就要馬上求診,好好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