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心理發展過程 健康腸道微生態 有助提升心智健康

更新時間:07:00 2024-10-04
發佈時間:07:00 2024-10-04

兒童心理健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之一,保護他們的弱小心靈,讓他們可以健康成長,是今天重要的課題。要如何處理兒童心理問題,先要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過程,並且明白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的挑戰。同時,近年醫學界發現原來腸道和大腦關係密切,有「第二大腦」之稱。今期就讓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為大家介紹一下健康腸道如何提升兒童的心理健康。

孩子最重要的 三大人生階段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艾力遜(Erik Erikson)創立的「人生八階」心理發展理論,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面對不同的危機,若能克服這些危機,將有利於之後的成長。張醫生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比較重要的是學前期(四至五歲)、童年期(六至十二歲)及青年期(十三至十八歲)。

「學前期的小朋友開始好動,開始自發地想去接觸一些不同的事物,想去探索一下周圍的環境,作為家長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給予適當的保護和指引,令他們完成自己的目標,讓他們獲得自在的感覺。如果家長不斷地限制他們,會令他們覺得內疚、自責,變得壓抑而變成甚麼都不敢做的狀態。去到少年期差不多就是入讀小學的時期,這時他們相對地會比較勤奮、更加努力,家長要給他們多一點鼓勵和讚賞,讓他們知道努力會被肯定;相反如果他們在這個階段不斷地被批評,會使他們變得自卑,認為自己甚麼都比不上別人。青年期就是他們面對自我認同的時候,這段時間他們要釐清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透過不同的嘗試去發掘更多方面的自己,他們便可以建立一個更好的自我形象。但同時這個階段也是他們容易徬徨迷失的時候,家長要特別留意。」


兒童情緒問題 宜及早處理
於過去數年,無論兒童或青少年患情緒病的數目都在增多,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常見的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問題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年輕人有情緒障礙,隨時可做出自殘行為,部分青少年的自殺個案更是因情緒病而起。

那麽是不是「不開心」便代表有情緒病呢? 當然不是!人有喜怒哀樂,張醫生以一套美國卡通片作例子,小女孩有五種情緒 ─ 開心、驚恐、躁底、憎恨及憂愁,每種情緒都有其重要性,人不可以只有開心的情緒,傷心會哭也是一種釋放。了解小朋友失落的原因,加以疏導,亦是小朋友健康成長的一個過程。反之,若是處理不當則小朋友有機會出現情緒問題,甚至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學習。

兒童出現情緒問題成因很多,張醫生觀察到最常見是父母缺乏鼓勵和包容,導致小朋友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哭喊時只會被罵等等,進而變得沒有自主性和自信心。情緒的問題同時會使小朋友出現其它困難,例如失眠、專注力不足,社交困難等等,並有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學習進度。父母多陪伴孩子身邊,有助減少情緒問題,不過張醫生明白香港人生活忙碌,很多父母皆要外出工作,與子女相處時間自然不足夠,因此捉緊相處時候的交流變得十分重要。與他們一起在公園玩耍,或者多做一些互動活動,盡量避免使用「電子奶咀」,善用親子時間彼此了解,便能成為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父母多陪伴孩子身邊,有助減少情緒問題,即使生活忙碌,也應該捉緊相處時候的交流。盡量避免使用「電子奶咀」,善用親子時間彼此了解,便能成為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父母多陪伴孩子身邊,有助減少情緒問題,即使生活忙碌,也應該捉緊相處時候的交流。盡量避免使用「電子奶咀」,善用親子時間彼此了解,便能成為孩子最有力的支援。


健康腸道有助改善 認知能力
上文提及患有情緒病的小朋友很經常出現肚痛和胃口差的問題,這個情況其實並不罕見。負責處理情緒的大腦和腸道雖然相距甚遠,但兩者其實有着密切的關係,張醫生表示:「有研究指出,腸道微生態失衡和情緒病有關,例如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而過度進食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例如汽水、油炸及加工食物,會導致腸道增加壞菌,影響消化、免疫系統,甚至情緒。而小朋友通常都偏愛零食,反而抗拒正餐,都是令腸道微生態失衡的原因之一。腸道微生態影響到兒童的認知功能,例如改善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可以促進他們的腦部發展。」腸道對情緒的影響,還體現於可以影響情緒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原來這些能令人開心的物質是可以製造出來的,除了大腦能產生它們,更令人意外的是九成的開心遞質是由腸道生成的,難怪腸道會被看成是我們的第二個情緒系統。

小朋友大都偏愛零食,但過度進食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會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影響消化、免疫系統,甚至情緒。
小朋友大都偏愛零食,但過度進食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會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影響消化、免疫系統,甚至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