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向淺中醫 早知早規劃 微創新科技 抽血驗20多種阿茲海默蛋白

更新時間:12:15 2024-12-02
發佈時間:12:15 2024-12-02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情況加劇,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預計將持續增加;更有調查發現,近年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鼓勵早期篩查以助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有效預防及延緩病情,並有助患者更好地規劃生活及減少焦慮,減輕患者家庭的負擔。

一種簡單、微創且高準確率的的方案——PlasmarkAD®血液檢測,由香港頂尖大學領導的神經科學研究團隊開發,此突破性技術已授權予康至德公司作進一步開發和商品化,可用於阿茲海默症的早期檢測和分期,革新阿茲海默症的診斷與治療。康至德營運總經理歐陽麗博士受訪時指出,早期檢測有助患者了解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及改善生活質量,以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早啲知 早啲醫 準確檢測阿茲海默症及監控病情

歐陽博士指出,康至德的願景是希望將此血液檢測技術應用於臨床,幫助更多人及早了解自己的風險指數。「傳統的檢測方法如正電子腦部掃描和脊髓液抽取,費用高昂,令許多人在病情變得嚴重後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阿茲海默症,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透過第一代的PlasmarkAD®血液檢測,已可透過簡單的抽血達到阿茲海默症的早期檢測。我們的研發團隊緊貼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的最新診斷標準,在今年年底推出的第二代版本中,將檢測範圍擴展至22種蛋白,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準確率(高達96%)、靈敏度和特異性,讓市民不須一定要透過昂貴和高入侵性檢測方法即可了解自己是否有阿茲海默症的生物病理現象,進而盡早求醫。」據了解,第二代的PlasmarkAD®不只能準確檢測到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情況,還可長期監控患者的病情發展,如用藥前後的分別。
 

香港及歐裔患者臨床證實

第二代的PlasmarkAD®血液檢測不僅能準確檢測腦中類澱粉蛋白,歐陽博士補充,透過22阿茲海默蛋白組及多次檢測,還可以長期監控阿茲海默症高度相關的共病理,例如心血管、免疫和代謝相關的蛋白,有助醫生全方位評估潛在患者的狀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在臨床應用方面,目前PlasmarkAD®血液檢測已經有超過1,000名參與者進行臨床驗證,主要包括了香港及歐裔患者,並已在今年於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了臨床實證結果,證明技術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潛力得到廣泛認可。」歐陽博士認為,現階段公司的目標是透過公眾教育,提高大眾對阿茲海默症的認識,促使更多人積極參與早期檢測。早期診斷不僅能幫助患者及早開始治療,還能幫助他們及時制定未來生活規劃。

康至德營運總經理歐陽麗博士期望透過公眾教育,促使更多人積極參與早期檢測。
康至德營運總經理歐陽麗博士期望透過公眾教育,促使更多人積極參與早期檢測。

了解更多
 

腦神經科醫生:檢測可成風險評估工具

血液檢測技術的出現,為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提供全新的可能性。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馮斌熙認為,檢測雖不能全面取代傳統的正電子腦部掃描和脊髓液抽取,但可以作為風險評估的有效工具。「血液檢測主要是針對多種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質進行分析,並依據檢測結果評估個體罹患該病的機會,能幫助有家族病史或已出現輕微認知障礙的患者在出現明顯症狀之前了解風險,從而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及生活安排。」

馮醫生指出,早期診斷不僅可以為患者提供及早治療的機會,還能讓他們及其家人更好地規劃未來。「患者可考慮使用新型的藥物來減緩病情,並針對生活方式做出調整,例如增加運動和改善飲食,多做健腦活動,增強『腦部抗逆力』。」部份患者或會因檢測結果帶來不必要的焦慮,馮醫生認為,在進行檢測前,醫生應與患者充分溝通,解釋檢測的目的和可能的結果,幫助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馮斌熙認為檢測可作為風險評估的有用工具。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馮斌熙認為檢測可作為風險評估的有用工具。


家庭醫生:早期診斷 可提高治療成功率

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潛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庭醫生彭少良認為,由於阿茲海默症的明顯病徵大多在病情發展至中後期,傷害到腦部細胞時才出現,患者及其家人往往未能及早察覺,如可利用簡單的血液測試評估患者風險,有助盡早制定未來的治療及人生計劃。

「傳統的阿茲海默症的診斷過程繁瑣,需要經過多次檢查及觀察,往往需時數月,等候結果期間或會增加患者及家人的焦慮,甚至延遲治療。透過血液測試,醫生可於短時間內獲得患者的風險資訊,大大縮短診斷時間,可及早介入治療。」彭醫生指出,「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認知功能開始下降的患者,利用測試評估風險後,可及早與家人一同規劃,如照顧者安排,或訂立『平安紙』——如已患上認知障礙才訂立可以引致將來的法律訴訟。」彭醫生認為,血液測試的準確度很高,在臨床醫學角度「病向淺中醫」相當重要,可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對臨床研究亦有幫助。

然而,對於部份患者來說,得知自己風險甚高,可能會引發焦慮情緒。彭醫生認為,家人可向患者解釋早期檢測的好處——越早發現,患者和家人在身心方面均可及早規劃,有助減少治療過程中的壓力。「不論患病風險高低,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長者宜保持健康飲食、恆常運動和社交活動,有助降低患病風險。日常以遊戲形式多計數及多動腦筋,如打麻將、下棋,都有助健腦及訓練專注力。」

家庭醫生彭少良認為,「病向淺中醫」可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
家庭醫生彭少良認為,「病向淺中醫」可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