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晚期子宮內膜癌加入免疫治療 有望降低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

更新時間:15:00 2025-03-27 HKT
發佈時間:15:00 2025-03-27 HKT

提到女性癌症,很多人可能會認識乳癌或子宮頸癌,但其實子宮體癌也十分普遍,位列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中第四位,其中近九成的子宮體癌症來自子宮內膜,又稱「子宮內膜癌」。有醫生指出,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誤作月經紊亂或更年期所致。有患者早前因出現不正常出血而求醫,並確診患有子宮內膜癌。

Frances現年約50歲,於2022年出現不正常出血,曾以為更年期所致而沒有多加理會,直至出血情況持續並求醫,確診患有子宮內膜癌。她曾接受子宮切除術、化療、電療,情況一度穩定。惟在去年恆常檢查中,再度發現有復發情況,而且有癌細胞擴散至肝臟,她其後接受免疫治療及化療,癌指數有明顯下降。不過,由於相關免疫治療藥物屬自費藥物,為她帶來龐大負擔。倖而,經醫院社工轉介,參加香港防癌會的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獲相關藥物資助,讓她能夠安心接受治療。

約三成患者具基因變異
香港防癌會改善癌病人基金委員會主席楊美雲醫生指,近年醫學界發現約三成子宮內膜癌患者具有基因變異 dMMR,而這類基因變異由基因錯配修復缺陷/微衛星不穩性高(dMMR/ MSI-H)引致。據最新研究發現,免疫治療結合化療對晚期 dMMR/MSI-H 患者的療效理想,能降低病情惡化或死亡風險達72%。

除了dMMR子宮內膜癌患者,現時有多個研究亦發現,免疫治療同樣可用於其餘七成 MMR錯配修復機制正常的子宮內膜癌患者身上,而且成效同樣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