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質疑準校長資歷

頭條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19:04 2015-06-19
發佈時間:00:00 2013-10-04

       香港大學校長唯一候選人馬斐森Peter Mathieson,今日將與教職員、學生及校友會面後,如無意外將成為港大四十一年來首位非華人校長。然而見面會前夕,港大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兼教授陳婉瑩發表文章,公開批評馬斐森對香港、中國和亞洲區的經驗近乎零;陳又暗示,一批港大校友和教職員均質疑馬斐森能否有能力領導港大。
      經過近兩年的嚴謹遴選,港大近日終覓得新校長人選,校長遴選委員會建議委任現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馬斐森為下任校長。
      不過,在師生見面會前夕,港大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兼教授陳婉瑩,在網上發表長達近三千字的文章,內容直言對馬斐森的資歷表示質疑,「他有五年醫學院院長的經驗,不能說是資深;Bristol(布里斯托)大學和港大的比較,媒體已有述及。值得探討的還有他對香港和亞洲事務的一片空白。」
      「亞洲事務一片空白」
      「八. 一八」事件後,港大校長徐立之不再續任港大,陳婉瑩認為,事件雖影響了港大的形象,成為公關災難,「但徐立之任校長的十二年來,沒聽到港大因為他的政策而妥協了學術自由的事。」她又高度讚揚徐立之擁有的科研成就是國際知名,直言候選校長與徐立之的學術地位「差好遠」。
      陳婉瑩又指,華人和非華人不是選擇校長的標準,最重要是資歷,她批評馬斐森對香港、中國和亞洲地區的有關經驗近乎零,國際經驗限於非洲,直言馬斐森給予港大校務委員會的使命陳詞,滿紙空泛原則性陳述,無展示任何願景,認為馬無誠意申請港大職位。
      陳婉瑩:同事校友失望
      在文章的末段,陳婉瑩稱,聽到港大校友和同事的反應,「從震驚到失望到鄙視,同聲的說『港大值得一個更優秀的人』。」不過她表示,發表文章是個人看法,不知其他學者會否做類似事情。「暫時不會有其他行動,要看明天(今日)的見面會和校務委員會決定。」
      有份參與校長遴選的港大校務委員會成員文灼非認為,理解不同持份者有不同的看法,「陳是港大資深教授,明白她在港大經歷多年變化,就外國人出任校長是否適合,提出個人的看法。」
      


陳婉瑩

陳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