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梁卓謙助港青一飛沖天 研航空科技創新生態

港聞
更新時間:07:56 2022-07-18
發佈時間:07:56 2022-07-18

「見到左邊的九龍城『格仔山』嗎?我們要準備右轉進入跑道。」身穿黑色飛行員外套的年輕機長梁卓謙,一絲不苟地發號施令,帶領乘客透過飛行模擬器,感受在高密度樓宇間,降落舊啟德機場的緊張感。他近年與團隊在港發展創科,自製飛行模擬器,不但將飛行融入STEM教育,更舉辦比賽,贊助學生到澳洲學習飛行,期望為港航空界創造新的生態,以本地研發的機器,培訓港產人才。 記者:林家希 攝影:梁譽東

「我家人以前以為我畏高,去兒童樂園玩跳樓機時,哭到停不了。」梁卓謙拿出兒時照片為證,神情呆滯的他,以及難掩興奮的哥哥,兩人相鄰而坐,形成強烈對比。他笑說,當時是他四歲人生中最慘烈的兩分鐘,誰也沒料到,如今他飛得比誰也高。

隨空軍體驗飛行深陷喜悅

十三歲那年,梁卓謙在離家千里外的英國,就讀寄宿學校,隔年在機緣巧合下,到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基地,在戰鬥機師的帶領下體驗飛行,深陷當中的喜悅和自由感,遂加入航空青年團,更獲得獎學金,分別在十六歲和十八歲,完成了滑翔機和小型飛機的單人飛行。後來,他有意投身空軍相關的領域,無奈失敗收場,於是轉投科研和教育,「很多人認為航空是有錢人,或持有某程度資金才可做到,但在外國卻是普通代步工具。」

研飛行模擬器 融入STEM教育

梁卓謙有亮眼的學歷、家境也不錯,提出相關問題,或被質疑無病呻吟。他不諱言,自小成長環境達中上水平,惟不少事物卻只能在外國體驗,相信基層人士很難接觸。他返港後,在創科路上找到有相同抱負的夥伴,投身初創公司Aerosim,擔任策略與訓練主管,利用航空科技,研發本地製作的飛行模擬器及相關航空技術,成本比外地引入的便宜一半,降低航空教育門檻,令專業飛行訓練普及化,盼培訓出機師、空服員和航空管制員等航空業人才。

其中一個方式,是將飛行模擬器融入到中小學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梁卓謙說,目前該公司與全港逾一百五十所中小學合作,令學生可以透過模擬器,感受飛行樂趣,同時更可從航空學習,因當中涉及動力學,需要了解氣流、燃油等,並要懂得計算時間、距離和速度,更要用英文與控制塔溝通,令書本上的理論可以「落地」應用。他舉例,有Band 3學生原不敢以英語交談,代入角色後,卻很願意學習英文,亦有學生與家人前往掃墓,也自動帶同相關課本複習,連家長也嘖嘖稱奇,「很開心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為此主動學習。」

他記得,在一所基層學校進行教學活動時,校長曾坦言,同學仔從未離開香港,連港島也沒去過,不禁令他回想起自己的幸運,亦希望為香港的青年,移除界限,令他們擴闊視野,「創科、創新,說到底就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看好航空產業 進軍大灣區

疫下本港航空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去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依然相信香港的潛力,將香港定位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梁亦對前景感到樂觀,他舉例,近日正式啟用的香港機場第三跑道、二四年完成的三跑道系統工程項目,以及大灣區五個機場,對航空人才的需求只會持續上升,「這個產業始終會回來,我們去外國旅行、讀書,都要乘搭飛機。」

「這樣說好像很宏大、有些老套,但我對航空業有情意結,每次去機場都有好的回憶。」對梁卓謙而言,飛機不止是一種交通,更是連接世界的機會。接下來,他與團隊會到預計年底開放的科學園深圳分園進駐,拓展大灣區市場,「相信營商環境大有不同,但我們的優勢是與外國接軌。」

青年要向上流,進軍大灣區或是不錯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政府近年落力推動創科產業。梁卓謙分享了近期兩度與新任特首李家超會面的經過,第一次是對方上任前,曾到科學園進行非公開的行程,當時李家超也坐上模擬器,感受飛行,「他說為我們感到驕傲,因為整部模擬器由研發到生產,都由香港製造,鼓勵我們繼續創新」;第二次則是李家超上任後出席的首個活動選擇了創科成果展,梁說,確實感到政府對創科產業的期望,及推動的決心。

年輕團隊滿腔熱血打拼事業

每逢談起創科,創立無人機的大疆創新必被提起,該公司創辦人在港讀書和做研究,最終卻在深圳發展。近年香港政府成立多項創科創投基金,又推出相關人才入境計畫,期望能在創科範疇急起直追。

「如果十年前、二十年前搞這家公司,講真應該好快無咗!」梁卓謙說,近年能明顯感受到創科環境不同,除了政府政策上,不少投資者或創投公司,會主動透過科學園或不同平台,提拔初創公司,「受到認同亦非必然,我們要好好把握機會,衝出香港!」

前路仍屬未知之數,但短短數年,從虧蝕走到收支平衡已不容易,團隊平均年齡不足三十歲,更是滿腔熱血為事業打拼的時候。梁坦言,創科未必能直接得到經濟上的回報,失敗更是常態,但為了心目中的理想,硬着頭皮再度迎戰,慶幸團隊全是有心人,「飛行教會我們勇於嘗試、堅毅不屈,才會邁向成功。」

全文刊《星島》「每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