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修補社會裂痕 包容與接納更生青年
發佈時間:03:00 2023-01-24
二○一九年的香港發生了半世紀以來最大的社會亂局,每當我想起那時的場景,尤為心痛,感覺恍如隔世。根據香港警方最新數字,二○一九年六月九日至二○二二年六月底共拘捕逾一萬人,被捕學生達四千零一十人。我們經過多次走訪,得知大部分被捕學生當中,有不少人是因為受到當時的社會氣氛影響,被別有用心之人煽惑而做出過激行為。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亦指出,有六、七成因社會運動入獄的年輕人深感懊悔;而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近日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提及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希望每個持份者在不同崗位,為年輕人多做一些。
轉變觀念 減更生青年再犯率
當青年人刑滿釋放後,便成為了更生青年,他們在出獄後面臨的實際問題很容易遭社會忽視,這也集中體現在再犯率上。根據懲教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二○一九年獲釋的本地更生人士的兩年內再犯率為百分之二十點九(即約四點八人中有一人),其中二十一歲以下的更生人士再犯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三(即約七點五人中有一人)。
為了減低再犯率,以及讓香港重回正軌,如何讓社會重新接納更生青年成為重要議題。更生青年可能由於害怕與社會脫節、或因自信及心理壓力導致無法正常面對學業、就業、社交等問題,也擔心因為自身過往的不良紀錄而被人貼上了標籤,這些問題對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和影響,亦會導致他們對前路感到徬徨,這也是導致他們再次落入犯罪深淵的原因。因此,當我們能除下「有色眼鏡」,站在更生青年的角度看待他們面臨的問題時,也許就能夠對他們的處境多幾分理解和同情。
社會應給更生青年更多出路
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青年發展工作,在二○二二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有特別提及更生青年群體。香港懲教署與更生青年的關係密切,向來都有更生計畫,在培育更生青年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不僅為在囚青少年提供十多項不同範疇的職業訓練課程,還與香港都會大學簽署備忘錄,為在獄中希望繼續進修的青年學生提供更多支援。目前,保安局、懲教署開展更生協作的非政府機構、慈善團體等機構超過一百個。二○二二年十月,懲教署大力推行「『招』『職』創未來」活動,為青少年在囚及更生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甚至包括提供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就業機會等。
香港青年聯會作為團結不同背景、不同階層青年人的青年團體,非常關注青年更生事宜。為積極響應政府《施政報告》當中的有關內容,青聯在保安局與懲教署的協助下,參與「『招』『職』創未來」、「沿途有『理』」計畫及「愛心僱主」項目,邀請三十家企業為因社會運動而留有案底的更生青年提供就業機會,以助他們重燃希望,鼓勵他們重新出發、貢獻社會,同時為商界提供人才資源,進一步促進社會接納更生人士。目前已有兩位青年成功配對工作崗位,隨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他們正準備投身大灣區發展。
青年是社會的棟梁,是香港的未來,時代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更生青年在獄中改過自新之後,同樣擁有重投社會、回報社會的權利,我們更不應該拋棄他們。
青年人的可塑性很強,只要我們多給予更生青年以希望,用實際行動關愛他們,讓他們得以安居樂業,這個社會必將朝着更加和諧共融的方向進步。
楊政龍
香港青年聯會主席
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