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香港建造業新局 人力待開拓提效(上)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18 2023-03-22
發佈時間:03:18 2023-03-22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10月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有不少基建大計,兌現了「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競選承諾,近日疫情受控,各方面都復常,由此可預見過往大量被拖延的工程急需追落後,新發展計畫如北部都會區、鐵路網絡擴展工程等項目工程量也將大增,建造業大展宏圖在眼前。
  建造業是香港一個重要行業,它關係着城市的建設,佔GDP 4%,還肩負着數十萬的勞動人口的生計。在建造業人力資源方面,我們對改善就業環境和提高勞動效率有五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加強建造業職業安全
  一、香港潛在勞動力仍未充分發揮,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工聯會及香港建造業總工會認為在香港大興土木之時,理應加大力度在本地工人培訓,增加技術工人的數量,以配合現在以至未來各項計畫和工程項目之需。
在「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原則上,特區政府必須着力培訓現有工人,將普通工人提升為技工,中工經過培訓考核,提升至大工,以應付發展的需要。
加強職業培訓,一技多能。建造業工程,很多時需要一個工序跟另一個工序。比方說,坭水工友,可在職進修其他工種技能,工友能夠掌握多於一門技術,參與多過一個的工序,增加勞動就業機會;同時,應對建造過程中不同時段需要不同技能工友密集工序的安排。
  建造業議會(CIC)近月發表的一份人力預測報告,預計到2027年香港建造業將有5.5萬個人力空缺,其中4萬名為建造業的技術工人。我們工會認為,若預測準確,現在正是時候作出人力規劃,應善用未來4年的時間做好提升一般工人成為技工的培訓工作落實,讓本地建造工友能夠參與經濟發展,並分享到成果。
  二、切實加強建造業職業安全,改善工作環境,提升行業社會形象:
盡快通過《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修訂,加強阻嚇力,杜絕建造業工業意外。
  建造業是工業意外發生的「重災區」,去年一共發生22宗致命工業意外,奪去了27名工友的性命。不改善建造業的職業安全狀況,工友得不到適切的保障,將繼續影響人力供需,特別是對青年入行意欲,因為生命無take 2。
嚴格執行《建築地盤(安全)規則》,勞工處加強突擊巡查地盤。當局應加強對地盤的巡查,要求承建商遵守規則,就嚴重程度作出書面勸喻、警告或檢控,加強條例的阻嚇力。加強執法,才能確保工地安全,工友作業安全才有保障。
作業環境改善,有利於吸引人才。地盤環境的惡劣一直為人詬病,令建造業成為了厭惡性工作,新人無入行意欲,舊人考慮轉行。承建商未有為工友提供適切的工作環境,不僅是不舒適,更可能要工友「搵命博」。
  現時雖有《建築地盤(安全)規則》規定地盤須設有生設施、躲避處及膳食設施等,但實際情況遠遠未達標。建議政府可參考社署「牌照及規管科」下的安老院牌照事務處,在不同時段到安老院進行突擊巡查,以監察及規管其營辦、管理及服務。
  人道的作業環境,有助提升建造業形象。除了適切工作環境,政府及當局要增撥資源用於宣傳推廣上,重塑建造工友的形象,說好建造業的故事。建造工友參與基建建設,對城市發展有積極正面的作用,社會有貢獻,工友的成就感的宣傳也很重要,提升整體從業員的形象,健康正氣。合力營造「工」字可出頭的行業形象。
「邊學邊做」吸納新血
  三、積極推動月薪制,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和勞動保障:
引入「月薪制」。建造工友多是日薪制,令工友收入不穩定,出現「做到死」或「餓死」的兩極狀態,長期這樣,不利於人力資源規劃。建議引入「月薪制」,並提供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令工友就業情況獲得穩定性、得到保障。建造業工作雖然辛苦,但回報高,坭水工每月薪金可達5至6萬元,紮鐵工可高達8至10萬元,既然建造業外勞也是用「月薪制」方式輸入,新入行的建造業工友,建造商或承判商也宜以「月薪制」來招人,及政府配以「月薪制」包底,穩定他們入行的收入,穩定就業狀況,應可解決入行難的問題。此外,月薪制亦方便總承建商監督分包商的支薪的情況,減少工友被拖糧、扣糧的情況。
實行「先招聘、後培訓」,新入行工人以月薪制包底等模式培訓人才,令有意入行的新人能夠「邊學邊做」,吸納新血。宣傳建造業前景良好及持續發展,是一份長期職業,不是臨時工或搵快錢,而是「工」字有出頭!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