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繞一圈可致命? 預防有法!

健康資訊
更新時間:15:07 2023-07-07
發佈時間:00:00 2023-07-07

傳聞「生蛇」環繞身體一圈可致死,有專科醫生指大部份人「生蛇」不會危及生命,以上情況的出現機率亦相當低,但需注意延誤處理可增加後遺症出現的風險,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考慮接種疫苗,預防「生蛇」。

港怡醫院家庭醫學顧問醫生倪曉暉解釋,「生蛇」由潛伏於體內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致,本港有九成半人曾患水痘,康復後病毒仍有可能潛伏於體內,待免疫力轉差時,病毒有機會沿神經線「甦醒」,出現紅疹,即「生蛇」。

一般而言,症狀只會影響身體其中一邊神經線,但亦有機會在身體繞成一圈,這個情況多出現於免疫力極低的患者身上,如患有愛滋病或癌症接受化療,患者本身免疫力低,病情亦會較為嚴重。不過,目前已有抗病毒藥物可治「生蛇」,惟需把握治療黃金期——於出疹後72小時內服藥。研究顯示藥物有效加快康復、降低傳播風險、減少後遺神經痛的機會。若錯失黃金治療期,後遺症出現的機會及嚴重性便相對較高。倪醫生指,除了令人難以忍受的神經痛外,若「生蛇」影響面部,將有機會影響視力及聽覺;若病毒侵襲顏面神經,更有機會導致面癱。

由於「生蛇」與免疫力低有關,故50歲以上人士的患病風險較高;如曾患新冠肺炎,研究發現「生蛇」風險亦會增加15%;癌症患者、正服食抑制免疫系統藥物等免疫力低之人士亦屬高危一族。倪醫生指出,最佳的預防方法是增強抵抗力,包括作息定時、保持充足休息、飲食均衡及作適當運動,而高風險人士亦可考慮接種預防疫苗(即「蛇針」)。

目前有兩代「蛇針」可選,第一代疫苗不適用於孕婦及免疫力低的人士,而新一代疫苗則適用於大部分人士(孕婦及對疫苗過敏者除外),只需接種兩針,成效高達九成以上。倪醫生表示,市民如有需要,不妨向醫生查詢自己適合接種的疫苗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