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海產標籤求其 難以辨認原產地

頭條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0:00 2023-08-31
發佈時間:00:00 2023-08-31

日本上周開始將核污水排入海,港府隨即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進口,禁令生效一周,市面上仍有不少日本水產的包裝標籤未能令人釋除疑慮,不是沒寫上具體產地,就是只籠統寫上「日本產」,且大多標籤是日文,市民不易辨識。食安中心回應指,本港食品有溯源系統,可追蹤產地,強調會加強檢測進口食品。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應該推出更清晰指引,要求商戶列明每件進口食品的產地,好讓市民安心。

本報記者走訪多間大型日式超市,發現刺身及壽司均貨量充足,不少以特價促銷,但購買的顧客不多,午飯時間,10分鐘內僅有一兩人選購。記者亦發現,有超市的「雜錦刺身」疑似日本進口,但包裝標籤上並沒有標明產地,僅寫上成分、包裝日期、食用日期、儲存方法、包裝商等資料。記者詢問店員,對方指其中的「立魚」來自日本一個養殖場,但不清楚具體的位置,只強調不是來自受核污水影響的地區。

英日文版標籤內容不對等

亦有超市在凍櫃貼上大紙牌,寫着「所有海產從大阪及北海道空運到港」,但每件商品標籤上均沒寫明產地。在另一個海產雪櫃,則沒像上述貼紙牌。記者問職員,其中的「伊佐木魚」產自何處,對方回應不知道。此外,有水果只籠統標示「日本產」,但沒寫明都縣。

多款水產更與被禁的10都縣有關,例如一包蟹腳,用日文標示,進口商是東京都某公司,原產地則是美國;包裝亦有英文標籤,但內容與日文版不對等,例如並沒產地一欄,僅寫東京都某公司授權,香港某公司進口。按現時規定,如海產非由10都縣製造,只經當地轉運,本港可進口。記者不懂日文,靠網上翻譯,花費數分鐘,才弄清該包蟹腳不受禁令規管。

此外,有多款商品標明產地是被禁的10都縣,例如產自琦玉縣的「燒海苔」、宮城縣的「漬魚」等,但不少沒寫上生產日期,難以知悉是否禁令生效前進口。

食安中心回應指,據規定,預先包裝食物標籤須以中英文,清晰列明製造商,或者包裝商的全名及地址。中心亦會檢查日本進口食品的文件,並加強檢測。而原產地資料一般會列在貨品標示或載貨清單中,本港食品亦有溯源系統,能追蹤食品來源。此外,中心已巡視多間超市,沒發現違規情況。涉及10都縣的水產,都在日本核污水排放前進口,不受禁令規管。

食安中心:有溯源系統能追蹤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批評,日本排放核污水後,不少市民很關注食物安全,政府應推出更清晰的指引,要求商戶標明每件食品的產地及生產日期,一目了然,讓市民放心。她又指,不少港人不懂日文,「最好係用返中英文標籤」,不用顧客費時翻譯。但她補充,現時本港經濟放緩,零售業經營艱難,用「指引」而非強制方式引導業界,較為合適。

顧客何小組十分憂慮日本水產安全,她已經停食,近日購物會多留意產地。顧客何先生亦建議,超市應標明日貨產地,讓市民安心。

本報向DON DON DONKI等日式超市查詢,截稿前未有回應。永旺(AEON Stores)早前指,所有業務均會按本港法規及政府指引經營,又強調採購貨品的來源地多元,禁令對集團影響輕微。

■食材似來自日本,但沒標示產地。
■食材似來自日本,但沒標示產地。
■貼「日本產」,但沒具體都縣。
■貼「日本產」,但沒具體都縣。
■商品產自美、越等國,經被禁10都縣轉運,但文字為日、英文,不易辨識。
■商品產自美、越等國,經被禁10都縣轉運,但文字為日、英文,不易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