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節日的意義|無名指
更新時間:00:00 2023-10-01
發佈時間:00:00 2023-10-01
發佈時間:00:00 2023-10-01
中秋剛過,朋友都慨歎節日氣氛淡薄。其實又豈止中秋?一年到晚華洋節日早就變得敷衍了事。是生意人看不到商機了嗎?還是香港人活得太累了?抑或以上皆是?
有人覺得大多數節日已喪失原來的意義,不過也罷;也有人認為過節變得形式主義,人們只知習俗而不識其含意。這些想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真要問你中秋的意義及其習俗的內涵,你又講得清楚嗎?
如果中秋只代表仲秋(就像端午等同仲夏),它是怎樣演變成慶豐收的祭祀呢?又如何與月亮和嫦娥傳說關連起來?其實中外節日都會跟隨時代演變,不但說不清楚,有時甚至「來歷不明」。
原來過節的意義,並不在其本源,而在時人賦予的價值。祖先沒有告訴你,中秋節貴在團圓,這個意義是後人自己想出來的。也因為有這樣,蘇軾才會在中秋節想念弟弟蘇轍,寫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又過了一千年,團聚仍是中秋的主題,但祭祀的傳統已不太被重視,畢竟「慶豐收」這概念的確離我們很遠。
現代人哪怕會象徵式拜一拜,也未必會買齊芋頭和楊桃等時令食品。以前講究不時不食,仲秋季節自然吃這些,現在連冬天都食西瓜,也就沒所謂了。
時既移,勢亦易,價值觀不管怎樣改變,節還是要過的,因為節日是人類文明的傳承,是人們對宇宙萬物的回應。
譚紀豪
最Hit
長者生活津貼2025|長生津/生果金(高齡津貼)下月加1.3%!最新金額/資產上限/年齡要求/離港限制/發放日期一文睇清
2025-01-02 08:30
陳寶珠78歲生日意外曝光住所內貌 傳統老牌豪宅格局裝修簡約溫馨
2025-01-02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