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香港海島旅遊—發展索罟灣前南丫石礦場 | 猛料阿Sir講古

專欄
更新時間:02:00 2024-07-26
發佈時間:02:00 2024-07-26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曾多次到訪及關注南丫島索罟灣發展,上月在立法會問政府有否制訂措施加強宣傳島嶼旅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年內會為前南丫石礦場發展方向、土地用途和發展模式提出建議。現時以短期合約租給環保學習和野外活動中心,已展開研究發展成為休閒度假和戶外康樂地帶,考慮加入度假酒店和優質營地等住宿配套設施,以增加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和市場參與,促進海島旅遊。

  該石礦場位於索罟灣對岸,與碼頭和最繁盛的區域有一水之隔,曾為夾板廠等用途,過往只有一位豬農林培一家人在此務農,及一位後來在索罟灣經營海鮮酒家的尹先生曾在此短暫開發。石礦場經1981至1993年採石後留下陡峭岩壁,政府於2002年完成復修,包括建造一系列與天然山坡融合的寬闊緩坡平台組成的新地貌,及一個5公頃具天然外貌的人工湖,環境非常優美,曾被形容為「港版九寨溝」。原擬作建屋用途,後因欠缺基建和地點偏遠而擱置20多年。

  這個石礦場對於在索罟灣長大的人來說,親切感不及1960至70年代在近碼頭經營的「協興石礦場」,該石礦場留下的土地現已改為球場和公廁等用途,當時很多本地人都在此工作,亦有一些善於石工的客家人遷入,養活很多人及促進當地發展。「炮王」負責在鑽好的岩孔安放火藥、信管後在安全距離外引爆,一般在中午進行,工人拿着銅鑼在大街邊行邊打鑼,警告快要爆石,勿走近礦場附近,記憶中有一次出意外,有兩名工人被爆出的大石擊中斃命,屍體用水警輪運走,成為當地一件大事,今天很多人仍記得此悲劇。

  石匠把爆出來的石塊用鐵鑿打成四四方方的石塊(稱為地牛),用於建築砌牆,我有幾位鄰居他們都是出色的客家石匠,在當時未有注重工人職業安全健康,他們到晚年都患上肺塵埃沉着病。一些未能鑿成地牛的碎塊,工人(很多是女工)拿着一長柄小鐵錘好像拿高爾夫球桿般錘打石塊,打成碎石(又稱石屎) ,俗稱「揼石仔」,混三合土作建築用途。

  礦場亦帶旺附近的商舖及開始有地區治理體系,當時沒有警崗,水警輪偶爾來巡邏,沒有醫生和診所,只有醫生船一星期到訪兩次;唯一學校是蘆鬚城官立小學。食肆有周記海鮮、森記、焯記酒家和財記奶茶咖啡、威記海鮮酒家的祖輩在該礦場包伙食;雜貨店則有燦記和南盛行;藥材舖有逢安堂;主席是陳伯業、村長是嚴通、長老有胡泉和何顯等人,漁民代表是郭財多。

  礦場附近有一小海灣名「打水灣」,但隨着發展和興建道路,只留在老居民的回憶中。人面桃花,今天最古老的活文化遺產相信只剩下「全記街渡」,自50年代已載居民和遊客穿梭索罟灣與香港仔之間的水道。

香港史警政史、郵票錢幣園藝研究者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