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樂盼人人共享藝術樂趣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4-08-19
發佈時間:03:00 2024-08-19

  藝術二字沒有正解,有人認為其高不可攀,也有人將其與商業對立。出身平面設計的藝術家余一樂,巧妙融合商業和藝術的元素,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詮釋藝術的意義。他曾參與策劃大型藝術展,近年除專注個人創作,亦致力以輕鬆、生活化的方式,引領大眾認識藝術,體會當中的智慧和樂趣。在他眼中,藝術應是人人共享的快樂事物,所謂界限出自人為,只待共融破除。 
眼前的畫作《Space Ballet太空旋》,一睹便感受到其蘊含的豐富情感。細看之下,當中似有一位曼妙的芭蕾舞者,頗具玩味。該作品由藝術家余一樂以酒精彩創作,他說,最初旨在表達愉快的感覺,將代表相關色彩的酒精墨水滴於畫紙,再以吹風工具吹散,自然形成了舞者的形象,「我覺得很有趣,聖經說天父吹一口氣,賦予阿當靈魂,而我吹了一口氣,畫作有了靈魂。」
  另一幅同場展出的作品《一畫開天》,則流露道家思想的影子。他解釋,畫中央部分如一團混沌,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萬物」的方式,逐漸呈現出地、水、火、風的元素,「這是不斷運轉的陰陽,有這變化,我們就有不同的山河大地。」
  與余一樂的交談充滿玄妙色彩,由哲學、聖經講到佛學。他說,自小已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雖尚未找到答案,但隨歲月增長而有所感悟,「我想運用在繪畫方面的一點天分,表達我對生命的看法。」
  余一樂的作品主題多圍繞着共融。他分享其人生觀,「我們每人都是宇宙的一分子,與各種人事接觸,產生因果關係,並不斷變化。」他研究道德經、佛學和聖經,發現很多共通思想可以圓融,非單純的非黑即白。他認為,世上很多界線由人所訂立的,「空間和時間的概念也是由人所制訂,許多事物是建基於人的思想,但黑和白之間可以有一萬道灰,能夠調和共融。」
商業與藝術相輔相成
  從事藝術難免遇到質疑,有人認為商業非藝術。做商業,也做藝術的他說,「兩者實際無界限,只是仍有人為他們劃上界線區分。」他形容,藝術家用雙腿走路,一腿代表藝術內涵,不能言之無墨,另一腿則需賺錢謀生,作品要有實在價值,「兩者相輔相成,才是完整。」
  他以安迪˙華荷(Andy Warhol)為例,讀平面設計學校、做廣告公司,卻有以其為主題的博物館,今日的商業藝術,或是明日的純藝術,「人們已經從純藝術的角度,去看當時所謂的商業藝術。商業已不再是商業,而成為文化藝術的一部分。」
  余一樂讀平面設計出身,懂得商業和營銷技巧,同時也修讀過素描、水彩等純藝術課程,「那個年代很特別,我們做廣告仍需親手𠝹字和照片。」1994年自美國返港,他首個接手的項目是金管局年報,事業一帆風順,曾一年完成逾140本年報。金融海嘯後,他轉戰餐飲業,後來輾轉到廣告公司、傳媒等任職,最終在澳門落腳,於美高梅任創意總監,由平面設計蛻變至參與活動、展覽策劃等立體創作。
  當年美高梅展藝空間的開幕展「波提切利之《維納斯》:女神時代」,展出意大利名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之原作真跡《Venus》(維納斯),轟動一時。余一樂與團隊費盡心思策劃,向當地借用二百多幅維納斯及波提切利相關畫作的電子副本,一比一高清還原在畫布上。
  不僅如此,團隊聘專人重製畫中人的服飾,也從意大利運來經典雕塑作品《幸運銅豬》(Il Porcellino),並以數碼方式重現當時佛羅倫斯人的生活情景,當中隱藏了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發明的首架直升機。多元化的展覽吸引了13萬人次參觀,余一樂說,「觀眾都很開心,因為融合了娛樂的元素,進來後能夠享受藝術,不會覺得無聊。」
  他所參與的另一個展覽,以蝴蝶為主題,除安排蝴蝶專家駐場,供觀眾親身與蝴蝶互動外,也亦融合科技等元素,打造電子蝴蝶館,「那時已採用跨媒體合作,在展覽附加其他價值,例如宣揚環保的概念。」他指,現時可以跨界合作的形式更為多樣,不少藝術展有加入流行文化元素,並設沉浸式和虛擬實境體驗,「我也曾想在太空旋畫展中,加入讓觀眾一起跳舞的環節。」
藝術分享  離不開觀眾互動
  在他看來,要推廣藝術,需要有人懂得分享藝術的樂趣,「觀眾步入大型博物館,如沒有導賞員陪同,多半事後仍不知所見為何。」他認為有些可惜,作為香港導賞員學會顧問,他常跟學生說,導賞員和導賞機器的最大分別,在於前者能與觀眾互動,針對性地分享他們關注的資訊,「每件作品都有背後的故事,有很多方式可以令欣賞藝術更添樂趣。」
  余一樂不時受邀授課講述藝術欣賞,他認為當中重點在於以生活化的方式引導,「許多細微的事蘊含智慧,內涵和智慧就在生活中。」他舉例,如提及中國家具演變,可以提問觸發學生思考,「我會問中國最早的家具是甚麼、與遊牧民族遷徙而居有何關連……一層一層遞進,得出答案是蓆,再解釋主蓆、客蓆等。」
審美不一  毋須過於執着
  「與其說教學,我只是啟發每人心中看藝術的角度。」他說,每人對藝術的看法不一,毋須過於執着,互相分享不同的角度也是樂事。
  「藝術應是快樂的事物,不應只屬少數人的玩意。」余一樂指,香港具備豐富的藝術資源,應多加推廣,建議廣納眾議,除了參考藝術界人士意見,也應聆聽普通市民的心聲,了解公眾的需求和興趣,「不妨舉辦小活動,營造較輕鬆氣氛,提供茶點或飲料等,開放地聆聽民意,才會知道可以如何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