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拓企業捐款「補貼」科研經費
發佈時間:03:00 2025-04-29 HKT

近日中美貿易戰白熱化,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昨日出席活動時表示,美國簽證審批日趨嚴格,海外學生赴美求學難度增加,認為反而促使更多國際學生轉而選擇來港升學,有利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對於政府削減大學經費,理大將積極開拓企業捐款等外部資金來源,「補貼」科研經費。此外,為推動「醫工結合」的科研發展,理大最新研發人工智能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表示,「以前去美國升學是學生的第一選擇,香港(升學)是第二選擇」,但由於中美貿易戰,「現在香港成為他們的第一選擇」。他亦坦言,現時「很難」與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接觸,與美國大專院校的往來明顯減少,但仍維持與個別美國學者的研究交流,強調在研究層面上的合作並未受到影響。
調節幅度是「可承擔的」
趙汝恒又認為,新加坡在教育品牌推廣方面成效顯著,成功吸引大量海外學生,建議香港政府借鑑相關經驗,加強推廣本港教育品牌,除吸引內地學生外,同時拓展東南亞及歐洲等地的生源。
被問及在政府財赤下,大學被削減經費,會否影響理大科研發展,趙汝恒認為,政府削減大學經費是「沒辦法」,「都要跟着(政府)方向走」,會與政府共渡時艱。他承認經費縮減確實對大學研究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認為調節幅度是「可承擔的」,又指未來或會考慮調整碩士課程學費,但更重要的是積極開拓企業捐款等外部資金來源,「補貼」科研經費。
另一方面,為推動科研發展,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及其團隊針對肺癌患者,最近成功研發人工智能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蔡璟表示,毋須使用造影劑,系統僅需約5分鐘即可自動生成患者的電腦掃描影像,令肺功能全面可視化,有助優化肺部放射治療效果。他指,團隊亦計劃擴展人工智能模型應用於其他部位如肝臟、腦部癌症的「功能引導」放射治療。
研AI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
此外,為幫助踝關節活動受限、腦偏癱及中風患者進行居家復康訓練,理大機械工程學系智能機器人與自動化講座教授張丹及其團隊研發提供全方位足踝關節復康訓練的機械人,機械人可針對不同患者各階段的復康需要,通過感測器追蹤並調整踝關節位置進行復康訓練,更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讓患者及醫護人員實時監測每日復康進展。
趙汝恒表示,理大致力推動醫療科技創新和知識轉移,具有「醫工結合」和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的獨特優勢,憑藉該校強大的科研團隊和完善的科研設施,以及在醫療教育和培育專職醫療人才的豐富經驗,有信心成功爭取籌辦香港第三間醫學院,期待在不久將來為社會培育兼具臨床醫療和科研能力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