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礎賢陳泳瑜師徒傳承辯論精神
發佈時間:03:05 2025-04-29 HKT

華英中學辯論隊老師賴礎賢,因熱愛辯論投身教育,18年來堅持帶領辯論隊,作育英才,將辯論文化薪火相傳。他聯同徒弟陳泳瑜律師接受本報訪問,兩代「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最佳辯論員聚首,暢談辯論的價值,分享傳承的故事。
賴礎賢與辯論的結緣,源於中學時期,他笑說,一開始不太清楚何謂辯論,「我們那個年代,大多課外活動與運動相關,甚少學術範疇的活動。」他回憶,當時就讀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認為辯論很特別,「最初覺得很型、很威,可以站在眾人面前發表意見,但慢慢發現可以學到很多,因為每條辯題都與政策有關,是課本裏學不到的。」
辯題緊貼政策 「課本裏學不到」
賴礎賢比起同齡人更早研究政策,他說,「視野變闊了很多,開始對這活動很有熱誠。」及至第17屆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2001至2002年),他為母校贏得中文組冠軍,並獲選為最佳辯論員。從中學至大學,賴礎賢均醉心辯論,選讀新聞系乃因辯論而留意社會公共事務,大專三年除以辯論員身份參與比賽,更抽空擔任中學辯論隊的兼職教練。
畢業時,這位天生辯手思考如何延續「辯論人生」,「香港沒有公開的辯論比賽,沒法一邊工作,一邊入業餘的辯論隊。如果我要繼續接觸辯論,我只能夠教辯論,做一個辯論教練。」不過,一般全職工作難以兼任辯論教練,他最終決定走入校園,投身教育界,成為華英中學的教師,並擔任該校辯論隊的負責老師,時至今日已步入第18年。他感慨,雖然很累,但希望將累積的辯論經驗傳承給莘莘學子。
律師陳泳瑜是華英中學的舊生,在賴礎賢的指導下,於第25屆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2009至2010年)中為學校奪得中文辯論組冠軍,並贏得最佳辯論員。中學六年,她積極參與辯論隊,更擔任主辯。
新聞數據庫帳號成「秘密武器」
兩代冠軍的備戰方式,意外反映了科技的變遷。賴礎賢的中學年代,搜尋引擎尚未普及,他與團隊的「秘密武器」是大學師兄分享的新聞數據庫帳號,藉此渠道取得眾多相關新聞報道;陳泳瑜和團隊則另闢蹊徑,她說當年以英文搜尋,取得更全面的資料,並會再三確認資料的真確性,「那時候也有content farm(內容農場),如能當場指出對手的數據出錯,評判會加分,亦可增加己方爭辯的可信性。」
談及最難忘經歷,陳泳瑜憶述,第24屆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屈居亞軍,「賽後全隊在food court(美食廣場)檢討,每人都『頭耷耷』,大家都哭了。」她下定決心,明年要以正選身份奪冠,最終如願以償,笑言是「電視編劇都寫不出的橋段」。
賴礎賢盛讚愛徒的表現,「她當時只是中三學生,很年輕,理解能力甚為出色。」他說,陳泳瑜能將教練的意見,轉化為更精彩的現場表達,「她即場的表達能力很強,當年結辯時,臨場引用並反駁對方結辯的例子,終獲最佳辯論員的榮譽。」
華英中學多年來堅持邀請畢業校友擔任教練,盼傳承辯論隊的模式及精神,並維繫師兄弟妹的關係。賴礎賢期望,辯論文化能影響整個學界,感染更多人投入這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