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期 家長熱話】從遊戲認識情緒教育 提升大眾關注助紓緩

其他
更新時間:12:39 2021-05-13
發佈時間:00:00 2021-05-13

疫情下大家留家抗疫,或遇到很多的問題,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情緒而不自知,更可能一不小心傷害到摯愛親人。


情緒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既不能捉摸,亦不能看見,無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不容易理解,更遑論說教導或給予指引。


到底要如何辦識和調節情緒,有開設情緒教育臉書專頁的心理學畢業生,設計了不少有關辨識和處理情緒的遊戲,並獲資助開辦工作坊,在短短半年已給四百人次提供情緒教育。


「Ms Chan Chan 情緒教育」臉書專頁的版主Louisa,於澳洲國立大學修畢心理學學士課程後,曾為精神復康人士開辦情緒社交計畫,又到過柬埔寨和湖南的山區小學義教,在當中加入不少情緒教育元素。


畢業回港後她在理工大學當研究助理,跟進精神病人權益,亦為南亞裔和基層的小朋友提供情緒教育。去年二月她開設有關情緒教育的臉書專頁,後來報名參加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籽識慈善基金主辦的賽馬會「今生不做機械人青少年創夢計劃2020」,成功獲得資助到社區中心開辦情緒教育工作坊,以自家設計的情緒遊戲助親子從不同角度了解情緒,加深大眾對情緒教育的認識,短短半年已有逾四百人次參加。


弟弟啟發學心理學
問Louisa為何情緒教育如此重要?原來跟她自身的經歷有關。「我弟弟患有過度活躍症,從小經常被學校投訴,說他嘈吵、不專注、走來走去,但表面上看不出來,因他除了過動,讀書成績不錯,是醒目仔一名,所以人人都覺得只是他頑皮。」


由於弟弟不懂表達自己,故大家對他有很多的誤解,父母亦不開心。「尤其他讀傳統學校,父母每天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學校打電話來,他們一看到學校的電話號碼就會害怕,情況維持至弟弟讀高小。」


他內心也是乖孩子
當時父母的一名朋友建議他們帶弟弟往看醫生,最後確診弟弟患有過度活躍症,並要定時服藥。「他吃了藥後真的判若兩人。最記得有次他跟我說對不起,是那麼多年以來的第一次,那刻我意識到他內心其實是很乖的,只是不懂表達亦無人明白,這件事讓我決意要修讀心理學。」


在讀書期間她從研究發現,情緒教育不但對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重要,對一般的小朋友亦同樣重要。「EQ高的小朋友不但抗逆力高、表達能力好,即使將來婚姻亦都會美滿。」


設計認識情緒遊戲
在澳洲修畢心理學學位課程後,Louisa曾到過湖南和柬埔寨的山區小學作義教,那時候她會設計些低成本的遊戲,教導小朋友認識自己的情緒。


「材料都很簡單,只是紙碟、白紙,讓小朋友砌出不同的情緒表情,再配合兒歌和遊戲,讓他們認識六個的基礎情緒。發覺小朋友反應不錯,更學會不同情緒的名稱,對他們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非常有用。」後來她設計更多的遊戲,還開設臉書專頁作分享。


Louisa指出調節情緒有三個步驟,分別是辦識情緒、表達情緒和調節情緒,而她設計的遊戲很多都圍繞着這三個步驟。


「辦識情緒需要有豐富的詞彙,這樣表達時才會更順暢,當你能把情緒表達出來,並發掘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調節疏導好自己的情緒,把原因處理好。」


談到家長可以如何察覺到小朋友有否出現情緒問題,Louisa指出:「小朋友的表達能力未必很好,有時即使情緒出現問題,也很難清楚表達讓家長知道,家長有時會覺得很難察覺到子女是否出現情緒問題,故此家長可以記住『三低三不能』這個口訣。」


所謂的「三不能」是指:不能吃、不能睡、不能專注。「如果小朋友的情緒出現問題,除了會哭泣外,亦通常會伴隨着這些較容易留意到的生理徵狀。同時家長亦可留意小朋友有否出現『三低』,包括:情緒的低落、興趣的減退和精力的下降。例如平時喜歡的事物都興趣缺缺,甚至連外出玩樂也不想。」


父母要多體諒和支持
面對子女的情緒問題,Louisa建議家長可多引導小朋友分享感受,而非只作批判聆聽,並要向小朋友表達肯定和接納他的負面情緒,讓小朋友感到父母是他的同行者。


至於引導的方法,則有很多種,包括閱讀繪本;或問些引導性的問題,像是「你覺得怎樣?」;或畫畫,畫面譜表達自己和大人的心情。Louisa說:「小朋友難具體講出自己的感受,故可用這些方法;同時大人亦要表達諒解,表示支持,例如:『聽到你的分享,我可以想像這情況令你覺得很難過。當你覺得難過的時候,爸爸或媽媽都會在這陪伴着你。』」


此外,家長亦應該接納小朋友的狀態和表現下降, 陪伴小朋友做一些他喜歡的活動。「如果感到小朋友的情緒問題持續,甚至問題加劇,家長切勿孤軍作戰和害怕被標籤,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士,例如是學校社工、家庭醫生、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的協助。」


Louisa 設計的遊戲

















遊戲1:情緒百變拼圖

目的:學習辨識情緒


「人出現不同情緒反應時,面部表情都會不一樣,像生氣會緊皺眉頭。用圖案砌出不同的表情,讓小朋友學會察覺自己的情緒反應,當中還可學習不同形容情緒的詞彙,如生氣、開心、難過等。」


遊戲2:憤怒冰山紙杯塔

目的:學習表達憤怒的原因


「憤怒這情緒其實夾雜着很多別的情緒,如尷尬、孤單等等,這些都屬於第一層基本情緒,出現後才是第二層的情緒表現:憤怒。把紙杯叠成冰山,讓小朋友明白引發憤怒的原因有很多,學習把真正的原因說出來,當找到源頭就不會再生氣,或做些傷害別人的行為。藍色的球是用來把情緒推倒,形象化讓小朋友學習疏理情緒。」


 


遊戲3:滅怒滅火筒

目的:學習調節憤怒這情緒


「這個箱內全放滿用來調節憤怒這情緒的一些方法,可以是聽音樂、把情緒寫下來、幻想把憤怒的情緒放到車內推走、用計時器做呼吸練習等等。此外,憤怒時亦有些原則要遵守,例如憤怒時有三件事不可以做的。」


 



 








疫情期間,英國有一名護士創作了一本繪本(見圖10),教導小朋友如何調悉在疫情下面對的負面情緒, Louisa看過這書覺得不錯,亦找過有關部門確認當中的方法可行,於是向該名護士取得了版權後,把繪本繙譯成中文,放在她自己的臉書專頁供免費下載。她說:「留意到外國有很多優秀且免費的情緒教育資源,無奈全是英文,希望日後與他們商討合作,將資源繙譯成中文,並加入本地化元素,讓香港小朋友也可以享受資源,分享快樂。」

 


文:馮淑玲 圖:馮淑玲、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