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期 家長熱話】乘奧運熱潮普及化 解構香港新興運動

其他
更新時間:13:55 2021-07-28
發佈時間:00:00 2021-07-29

談到跟小朋友做運動,父母可能只想到跑步、游水、行山、踩單車;又或想子女認真參加學界運動比賽,會想到學籃球、足球、排球,甚至手球、欖球、田徑等,但有否想過現時本港有些新興運動,如木棋、圓網球、躲避盤等,這些運動雖在港發展沒傳統運動久遠,但也已有學界比賽,甚至愈來愈普及,而趁着今年的奧運熱,就來試玩一下新興運動吧!


現逾十多項新興運動
據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的網站資料指出,「新興運動主要是非傳統的體育運動,普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並俱備標準賽規、教練、裁判、技術規範及器材標準等運動發展的先決元素,適合香港作本土普及發展。」現時透過該協會在港推廣的新興運動已逾十多項,包括有躲避盤、圓網球、木棋、法式滾球、踢球、護身道、雙節棍、閃避球等。


從沒射過穿針球
閱讀至此,讀者可能會好奇問:現時不是已有很多體育運動項目了嗎?為何還要推廣新興運動?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創辦人黎廣業直言:「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黎廣業本身是老師,任教已有十二年,主要教體育科,六、七年前他發現,很多學生無法從體育中獲得滿足感。「學生想要成為校隊,門檻非常高,說的可能是全校只有約二成學生能做到,餘下的八成根本沒機會。傳統的學界運動亦多是籃球、足球、排球、手球、欖球、田徑和游水,選擇並不多,若這些方面都不出色的學生,根本沒其他選擇。」


另方面,即使上一般的體育堂,學生亦難在運動方面獲得成功感。「我曾跟中六、中七的學生談過,他們表示在整個學生生涯中,平時上體育堂打籃球從沒射過一球穿心球;踢足球更從沒射入過一球龍門;所以在傳統運動上,他們沒多少個能獲取成功經驗,感覺運動叻的都只是校隊的專利。那次以後我開始思考,體育項目是否就只有傳統那幾類?有否別的運動也適合這些學生?」


「但那次玩躲避盤,我看到那些平常不愛運動的學生,居然玩得很開心、很投入,甚至有份拋擲、跟隊友商量戰術,贏了很有滿足感。看到他們那份開心和自信,我也感動。而讓我最難忘的是,中途要他們休息,他們居然說要繼續玩,那刻我覺得要令更多學生能出現這樣一個讓人感動的時刻,故啟發我在港推動新興運動。」


其後,黎廣業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社工和老師,成立躲避盤總會在港學界推動躲避盤運動,並舉行學界比賽。現時躲避盤運動在學界已發展得甚具規模,黎廣業甚至把這運動推廣至中國。


努力獲正面回應
由躲避盤開始,黎廣業不斷上網找尋各式各樣的新興運動資料,更發電郵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運動組織,尋求引入他們的運動項目來港。「這些組識的回應都很正面,甚至寄器材來香港給我們試玩。」


黎廣業曾聯絡美國的圓網球推動者,他們寄了器材給黎廣業的協會試玩;他又到日本親自聯絡東京和大阪的木棋協會,把木棋引進香港,現時不少社區中心都有舉辦木棋體驗活動,學界亦有比賽;而最近,黎廣業更到了德國接觸推動Teqball(踢球)的FITEQ國際總會,該總會更從匈牙利運了一套踢球器材來港,上月協會便舉辦全港首個踢球比賽,甚至獲匈牙利駐港總領事前來支持,及獲芬蘭航空公司贊助直飛布達佩斯的機票,以鼓勵勝出者。


運動改變人生
黎廣業着力推動新興運動,因運動改變了他。「我小時候十分好動,經常跑跑跳跳,愛踢足球不愛讀書,成績差距很大,有時可以首三名、有時跌至只有六十多。」別人眼中愛動的學生都是頑皮,黎廣業在傳統教育制度中無法在紙筆上獲得很大的成功感,相反每年運動會是他表現的時候,因他是學界田徑賽的冠軍,班裏同學都知道他在運動會必獲獎,故會為他落力打氣。


後來他重讀中五有機會升上中六,以前他想做足球教練、消防員,但中六那年他想當老師,因體育老師對他影響極深。「當時的體育老師對我很關心,即使我輸波他都沒怪責過我,甚至還經常鼓勵我,讓我立志想做一名好老師,透過體育影響更多年青人。」後來他考進當時的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主修體育、副修數學,畢業後出來擔任中學體育老師。


成為體育老師後, 黎廣業經常教導學生要着重「ASK」。「A是Attitude態度;S是Skill技術;K是Knowledge知識。當中態度最為重要。若學生參加運動一味只想贏,這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因為作為體育人,贏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是透過運動,學習抗逆、互相尊重、自我檢討、提升自信等等。」




















其中的四款新興運動介紹

1. 躲避盤(Dodgebee)
源於美國,後引入日本。日本把躲避球的玩法加進軟飛盤的設計,開始帶動躲避盤運動的研發和推動,最後正名為躲避盤。因躲避盤的安全性較球類運動高,受傷機會低,故適合任何年齡人士參與。黎廣業指,現時全港逾300所中小學曾接觸過躲避盤這運動,當中有50所學校設有校隊。每年還有中小學學界比賽,甚至聯賽,更有港隊代表香港出賽不同地區。


好處:安全性高,訓練手眼協調、大小肌協調,可鍛煉勇氣和抗逆力。



2. 木棋(Mölkky)
又稱為芬蘭木棋或芬蘭木柱,源自芬蘭的投擲運動,開始於1996年。運動員以大木棋擲向標有1至12的數目字的小木棋,擊倒1支小木棋,便取得那支木棋所標示的分數。但要獲得剛好的50分才算贏,否則不足,要擲夠;超過,要倒扣25分。


好處:任何年齡人士均適合。可訓練手眼協調,考眼力和運算能力,亦講求戰術運用,着重團隊合作精神。



3. 圓網球(Spikeball)
概念源自於排球,但每隊落場隊員只有2人,故可稱為迷你版排球。玩法是排球不可碰網,但圓網球卻要求雙方把球打到圓網上,再彈起讓對方接。其他規則跟排球相似,同樣三傳後要給對方、不可讓球跌在地上、不能用手把球捉實等。


好處:器材簡單,沒場地限制,草地、沙灘,只要是空曠的地方都可以進行。能訓練手眼協調、反應、團隊合作。



4. 踢球(Teqball)
源自於匈牙利。2014年,由兩名熱愛足球人士共同研發。至2020年,估計全球約有2000名球員,並在100個國家均有民眾曾接觸過或參與過這運動。迄今舉辦過兩次世界杯比賽,共吸引42個國家參加。長遠發展是希望能成為奧運項目之一。玩法揉合足球、乒乓球和排球。有一張類似乒乓球枱的枱,運動員用腳把球像打乒乓球般踢向對方,對方跟排球的規則,最多可觸球3下,便要踢給對方。可作單打或雙打。


好處:可鍛煉大肌肉、平衡力、合作精神和反應。



資料來源: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


 


文:馮淑玲 圖:何健勇、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582期 活動FUN蹤】迎接奧運 引發運動狂熱


【升級爸媽】做義工推新興運動 一家三口人際成長


【升級爸媽】傅家俊開辦兒童桌球學校 紳士運動訓練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