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經】產後下體痛到癲 拆解4大成因+減痛貼士

更新時間:23:39 2022-08-10
發佈時間:05:30 2022-08-11

【媽媽經】順產痛,順產完身體上上下下更痛,尤其是下體的傷口,其痛楚直插心屝,加上位處如此敏感又隱蔽的地方,要看個清楚不易,要清洗更難,令不少產後媽媽苦不堪言,究竟為何會這樣痛?有辦法避免嗎?今次邀請到張美玲婦產科醫生為大家講解。

許多孕婦順產後,陰道口可能會有一個斜切會陰傷口以便生產,之後有關醫護人員會利用自溶綫縫補,通常約一個星期後表面傷口就會自動痊瘉,這段時候,特別是產後一個星期需要媽媽們每天勤清洗,以免傷口受感染發炎。期間,許多媽媽會覺得有拉扯或灼痛感覺,這種情況甚至會持續數星期,原因是甚麼?當中不離以下幾個,而更多時候需要做檢查才能辨別原因。

■張美玲醫生
■張美玲醫生

 

產後下體痛原因1:傷口與皮膚磨擦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由於縫針的綫需要兩至三個月時間去溶解,當傷口消腫後,容易摸到綫頭凸出,而這會與陰道皮膚磨擦,令人感覺不適甚至疼痛,動作大一點時更有感綫頭被拉扯,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剪掉綫頭就可以解決問題。另有一小部分病人會排斥針綫,即傷口未能順利痊瘉,日子久會慢慢變成肉芽,並且影響性生活,有需要時須再做手術將之切除。

 

產後下體痛原因2:錯用薑水

明白許多媽媽產後會坐月,並聽取陪月指示使用薑水抹身或沖涼,但如果用了薑水清洗會陰傷口,就有機會引起痛楚。曾經見過一個病人每天坐在薑水中,一個星期後到診所檢查,發現整個陰唇的真皮均灼傷了,整塊皮剝落,所以非常疼痛。

 

產後下體痛原因3:傷口受感染

說得是傷口,就必須每天好好護理,特別是傷口與肛門非常接近,更不容馬虎。建議產後媽媽每次去完廁所後,用清洗瓶細心清洗傷口,大約七至八次,以免傷口受大腸等細菌感染,引致發炎。如果見到傷口呈紅色或流出膿液,便需要即時找醫生處理,並且服食抗生素和清洗傷口,以免整個傷口爆開。

 

產後下體痛原因4:對外來物敏感

感到疼痛,或許是你的傷口位置對網褲或衞生巾敏感。遇過有病人對網褲的質料敏感,最嚴重的,是皮膚曾接觸過的位置均呈現紅疹,表皮紅腫,抓癢到出血,需要塗類固醇藥膏,並且立刻除掉致敏源,以免情況嚴重下去。

特別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貼士,要減低會陰傷口痛楚、受到感染,產後幾天需要勤洗傷口及抹乾,尤其是大便後;另外就是穿安睡褲,避免惡露漏瀉,以減少敏感情況,如有紅腫、疼痛、流膿等情況,便要即時向醫生查詢。

 ■ 產後傷口未瘉合,起初感到疼痛很正常,記謹勤加清潔及抹乾,以免受到感染。
■ 產後傷口未瘉合,起初感到疼痛很正常,記謹勤加清潔及抹乾,以免受到感染。

 

順產不一定要切會陰

許多孕媽媽聽到順產有機會切會陰即打退堂鼓,寧願剖腹生產,但其實順產與切會陰沒有一定關連。張醫生說之所以要切會陰,其中原因是BB頭部較大,下體切一刀是為了方便媽媽生產,又或方便醫護人員放進儀器助產,如果媽媽有足夠氣力「推」出BB,又或是生第二、三胎,比較容易生產的話,就未必要切會陰。至於切會陰當下會否很痛,張醫生指如果本身沒有做無痛分娩,醫護人員會在下刀前先注射局部麻醉,為傷口縫綫時亦然,因此不會感到痛楚。

 

個人分享:減痛貼士 產前必買小型水泡

小編第一、二胎皆順產,其中第一胎同樣為了生產而斜切會陰造成傷口,那種產後之痛至今未忘,特別是傷口位於敏感部位,坐下時痛、走路時痛、如廁時痛、要觸碰它時更是痛到標冷汗!記得醫生當時給我一隻塞肛門用止痛藥,效果不甚了了。為了傷口可以早日瘉合及減低痛楚,小編每次如廁後都會用清洗瓶沖洗之餘,也會用風筒把下體吹乾,務求傷口不會因為帶濕氣而受到感染;其次是買一個小型水泡,將它吹至差不多脹而不致死實,每次坐下前先將它墊在椅子上,可以減少下體跟硬物接觸的機會,減輕痛楚。記得當時每逢出外產檢也帶它同行,真的幫上不少忙,大家也預備定好了,水泡圈不要買太大的,文具店有售。

 

文:張美玲醫生、胡亦桐

圖:資料圖片、部分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