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四大美人以戲曲傾城
發佈時間:09:56 2024-06-06 HKT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雖有能傾國傾城之貌,卻背負了許多中國女性的美麗與哀愁;人生似是絢麗璀璨,卻又曲折離奇。香港中樂團邀請年青粵劇名伶林穎施再度合作,呈獻「四大美人」音樂會,以大型中樂團與粵曲演唱的藝術形式,演繹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故事,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鼓勵跨界合作 呈獻現代中樂藝術
是次音樂會的總指揮周熙杰,身為香港中樂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常任指揮、澳門中樂團首席客席指揮兼藝術顧問,近年積極協助樂團策劃樂季、籌備不同類型音樂會,致力於中樂與其他不同界別及媒體的跨界合作。「每個階段轉變,提醒我們必須保持敏感度,大膽迎向新挑戰,方可令中樂團的演出和作品歷久常新。」周熙杰認為,「香港中樂團所延續的傳統,絕非二元劃分新與舊,反覆重演知名曲目或表演等;而是希望開闊受眾的想像,明白傳統難以定義也無從量化。現香港中樂團定位為『現代中樂藝術』,願可從中提煉相關的技藝和文化精粹,融入現今語景及重新引介給世人,尋求持續及有機地拓展。」
「四大美人」音樂會正好呼應「傳承中創新」粵曲及粵劇文化的心願。周熙杰指出:「樂團曾多次跟林穎施合作,發現她不單有優秀的演唱技藝,亦有別多數粵曲演唱者需依照既有伴奏或樂譜作演出,表演時非常彈性和靈巧。即使更換了樂譜、樂團或伴奏,也不受慣性綑綁而跑調,仍能維持高演出水準,年紀雖輕但功架穩紮。」周續說,是次表演除了可讓觀眾感受新星的藝術潛能,也為同業帶來一石千浪的漣漪效應,激勵其他有志開創新猷的年輕中樂家,共同發揮想像及行動,為當代粵曲粵劇文化煥發新氣象,重新思考中樂奧妙及未來的可塑性,令這園地更見熱鬧和活力。

一人分飾四美 帶領觀眾穿梭時空
年青粵劇名伶林穎施自幼熱愛戲曲,後來獲全免獎學金,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師從粵劇名家鄭培英及倪惠英。她與香港中樂團的緣份,始於當年演藝學院一個中樂演奏會,當時她已立志將與樂團合作定為人生目標。2021年,她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情海波濤——林穎施粵曲之夜」,空前成功。穎施認為她與香港中樂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常任指揮周熙杰格外有緣:「每次與周熙杰指揮合作,都是美好的回憶。樂團很有愛,盡心培育我在戲曲之路穩步成長。例如,今次的點題作品《四大美人》是我先賦詞、後譜曲的心血之作,而作曲是我的首次嘗試,全賴樂團全力鼓勵、支持及編曲,作品才得以順利誕生。」
穎施將一人演繹九首關於中國古代西施(春秋)、王昭君(西漢)、貂蟬(東漢)及楊玉環(唐朝)的經典曲目,因四人個性迥異,朝代亦不同,挑戰性頗高。「除了王昭君的事跡在正史中有記載,楊貴妃只出現在白居易的詩篇《長恨歌》,其他美人只在野史出現,因此我只好用歷史及想像力去代入她們每個人的情感世界當中。最難忘早前參與澳洲悉尼春晚的演出,在當地觀眾前演唱粵曲,竟有《昭君出塞》的代入感,亦幫助到我創作《四大美人》一曲時更為投入。」
穎施期望《四大美人》在是次世界首演後,將來可跟樂團巡迴演出,將四美的獨特美態,以她的藝術特色——現代化的豐富情感表達,結合傳統戲曲講究的身段與造手展現予中外觀眾一同欣賞。

點題作品《四大美人》世界首演
於6月20日首演之「四大美人」,將以《別館盟心》、《夢會太湖》、《五湖泛舟之遁世仙鄉》演繹西施「沉魚」之姿,以《昭君出塞》及《昭君樂》表達王昭君「落雁」之態,貂蟬之「閉月」以《拜月定連環》及《貂蟬怨》盡顯,而楊貴妃之「羞花」則以《貴妃醉酒》及《新貴妃醉酒》傾情,壓軸一曲乃世界首演、由林穎施撰曲寫詞之點題作品《四大美人》。林穎施一人分飾四角,必定會令觀眾嘆為觀止。
四大美人
日期:2024年6月20至21日(星期四及五)
時間:晚上8:00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380、$300、$250、$200(門票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指揮:周熙杰
粵曲演唱:林穎施
網址:https://www.hkco.org/tc/Concerts/The-Four-Beauti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