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

已經去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一於再去!因為有全新特別展覽登場喇!

首個以女性在卡地亞發展史中的地位與影響為主題的「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登場,透過約300件自19世紀流傳至今的卡地亞珠寶、鐘錶、珍寶、配飾及文獻等珍品,彰顯女性的生活方式、創造力和影響力,以及探索女性與珠寶之間的精彩故事,而且可以讓您近距離欣賞名人的珠寶珍藏!

展覽分為4個單元,透過講述古今多位傳奇女性與卡地亞之間的動人故事,追溯女性與珠寶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呈現中國以及世界各地藝術對卡地亞在風格、紋飾、材料和工藝方面的啟發。

1. 王室與貴族女性:優雅與名望

展示皇室及貴族女性在19世紀卡地亞發展初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的侄女瑪緹德.波拿巴公主(1820—1904年)在1856年獲得她首件卡地亞珠寶,成為卡地亞第一位有王室身份的客戶!

冠冕

卡地亞巴黎,1907 年

鉑金、鑽石、天然珍珠

特別訂製

卡地亞典藏 HO 26 A07

來源:瑪麗.波拿巴公主 (1882–1962年)。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根據卡地亞檔案記載,此冠冕原為一款髮梳,佩戴於後腦,亦可作為髮箍。此件珠寶為1907年瑪麗.波拿巴公主與希臘和丹麥的喬治王子結婚時的嫁妝,上面飾有橄欖枝圖案,以向希臘夫家的文化傳統致敬。

2. 女性新姿:打破傳統

20 世紀初,「新女性」的概念在歐美興起,強調女性的獨立、行動自由以及對既定社會規範的挑戰。曾經是貴族象徵的珠寶,此時成為個人風格的有力體現。乘着這股浪潮,卡地亞透過創新設計,為女性提供了賦權和表達自我的新可能性!

項鍊

卡地亞巴黎,1934 年

翡翠、鉑金、金、鑽石、紅寶石

特別訂製

卡地亞典藏 NE 53 A34

來源:芭芭拉.赫頓(1912–1979年),美國零售業商伍爾沃斯百貨繼承人。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此項鍊是赫頓與俄羅斯阿歷斯.米德凡尼王子(1905–1935年)在1933年結婚時收到的禮物。翡翠為中國裝飾藝術中常用的寶石,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此項鍊由27顆透明度和光澤極高的翡翠珠串連而成,非常罕見,可能來自同一塊原石。卡地亞應赫頓的要求,以鑲嵌鑽石和紅寶石的搭扣取代了原本的搭扣,紅寶石和翡翠的綠色對比鮮明。赫頓後來再委託卡地亞,以她提供的半圓形翡翠製作一枚與項鍊相配的戒指。

3. 好奇尚異:跨文化靈感

卡地亞一直對世界不同文化有強烈的興趣,而卡地亞首位女性創意總監貞.杜桑(1887—1976年)看到這股新潮流。卡地亞的設計師們持續受到中國、埃及、印度、日本與俄羅斯等地文化藝術的啟發,在珠寶設計上運用嶄新的風格、物料與色彩!

埃及風格自鳴鐘

卡地亞巴黎,1927 年

金、鍍銀、螺鈿、珊瑚、青金石、祖母綠、紅玉髓和琺瑯

卡地亞典藏 CDB 21 A27

來源:佛羅倫斯.布魯門塔爾夫人(1875—1930年)。其丈夫喬治.布魯門塔爾(1858—1941年)於 1934 至 1941 年期間擔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他們是收藏家和多位法國藝術家的資助人。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埃及圖坦卡門的陵墓在1922年被發現,並獲全球媒體廣泛報道,再度引起世人對古埃及的興趣。卡地亞將裝飾藝術設計與埃及圖像結合,甚至再將古物部件加入其珠寶鐘錶設計中。此鐘的外形宛如埃及神廟之門,上面裝飾了近似古埃及壁畫上的象形文字。

4. 非凡女性:璀璨新傳奇

1950年代迄今,卡地亞與女性為時代譜寫了新的篇章。此部分聚焦卡地亞珠寶與現代女性之間的密切關係,展出的珍品來自多位舉足輕重女性的珍藏,包括摩納哥王妃嘉麗絲.姬莉(1929—1982年)、著名演員伊莉莎白.泰萊(1932—2011年)、林青霞與劉嘉玲,以及企業家何超瓊等。

冠冕

卡地亞巴黎,約 1919 年

鉑金、鑽石

演員及作家林青霞惠借

Private collection

© Cartier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的展期是2023年4月14日至8月14日,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展出,現可通過香港中旅社訂購特別展覽門票,親身欣賞華麗璀璨的卡地亞珍藏,喜歡珠寶珍品的您千萬不要錯過!


有興趣可按此了解更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