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君 - 新班子人才不應講背景|中環High Tea

行政會議在本周二通過重組特區政府架構建議,接納現屆政府的改組方案。在新架構下,問責團隊會由三司十二局擴大至三司十五局,並增設三個副司長職位,政府編制會增添十三個政治委任官員職位和五十七個公務員職位。擴大編制,政府每年要增加接近一億元的開支,但更重要的是增加人手,人才會從哪裏來才是重點。

過去十多年,民粹抬頭,立法會吵吵鬧鬧成為常態,拉布、流會情況不絕,癱瘓了議會工作和政府施政。過去一年多,完善選舉制度落實,立法會重回正軌,為政府必須要做實事,能夠做實事提供了客觀條件。過去,香港縱然各行各業都不乏有專才,但不少有能之士對進入政府做熱廚房的工作敬而遠之,很多人不想浪費青春,把光陰投放在立法會的亂局之中。到了今天,會否有人回心轉意,願意走入官場?

精英人選何處尋?政府內部?政府以外的商界、專業人士?政黨成員?還有其他嗎?特首當選人李家超現正全力組班,有人毛遂自薦、有人落力推介可造之才、而李家超也有自己的心儀選擇,願意加入熱廚房的人士相信不少,但若從打造香港人才庫的角度看新一屆政府如何招攬人才,多管齊下看來是必要的。

政府換屆,有傳媒報道建制陣營的政黨紛紛提出推薦名單,為黨員鋪路加入特區政府,有些人選更加是呼之欲出,但最後有幾多人、是哪些人被選中是後話。在新的政治環境下,政黨成員轉跑道做問責官員是否對政府施政帶來必然的好處,也值得審視。

過去二十年,有若干政黨核心人員和備受栽培的年輕黨員加入特區政府,有個別人士因不同理由已經離開政府,他們在職期間,對政府施政的貢獻有因他們的政黨背景而發揮到優勢嗎?

我們或許以為政黨人士的思維會比傳統公務員更貼地,但從一些擔任過局長或現時仍任局長的政黨人士的工作表現來看,他們對市民的期望、要求的回應,並不見得很貼地。前民主黨大腦、現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兩年前政府實施「全日禁堂食」措施後,因落雨始知戶外工作工人要在街上吃飯,一個泛民政黨核心成員而對民生疾苦懵然不知,其實都幾令人吃驚。至於其他政黨黨員加入政府後的表現如何,成績是否參差不齊,在市民心中相信自有判斷。

從前述例子所見,有政黨背景者加入政府,並不等同他們有必然的優勢,新一屆政府要吸納人才,應是先看能力、專才、經驗和知識,背景不應是首選,徒有背景而沒有做實事的內涵,最終只會為政府倒米!
黃麗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