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優化配套 助跨境童輕鬆復課|社論

香港與內地等了三年,終於本周日起落實首階段通關,北上南下人流井然有序,兩地親人重聚,商貿活動加快恢復,氣象一新。然而,一批內地跨境學童在過去三年封關下,無法每天回港上課,迄今仍未復課,按當局安排,這批莘莘學子在農曆新年假期後才復課,但與他們相關的過關配套措施,仍未具體落實,有需要早日定案,並且優化,讓他們開心復課。
多項研究指出,疫下學童長期上網課,不但學業進度受影響,連身心發展亦受拖累。現在社交距離放寬,本地學生陸續回復正常校園學習,但為數逾二萬的跨境學童,由於過關安排仍需待定,他們在農曆新年假期之後才回港上課。在具體過關措施未出籠前,有學校校長和家長均憂慮,例如內地要求入境人士須持四十八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對跨境學童無疑是一項挑戰,因為他們須放學之後大費周章尋找核酸檢測,而且自費,對家長而言,負擔不輕。有校長建議改為學童每天做快測,有待本港與內地商討,是否可以較一般入境內地人士寬鬆,而又不會引起跨境疫情。此外,還有不少跨境學童的回港證、禁區紙甚至香港身份證都已過期,需要補辦,兩地政府都要提供快速渠道協助。
辛正兒
多項研究指出,疫下學童長期上網課,不但學業進度受影響,連身心發展亦受拖累。現在社交距離放寬,本地學生陸續回復正常校園學習,但為數逾二萬的跨境學童,由於過關安排仍需待定,他們在農曆新年假期之後才回港上課。在具體過關措施未出籠前,有學校校長和家長均憂慮,例如內地要求入境人士須持四十八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對跨境學童無疑是一項挑戰,因為他們須放學之後大費周章尋找核酸檢測,而且自費,對家長而言,負擔不輕。有校長建議改為學童每天做快測,有待本港與內地商討,是否可以較一般入境內地人士寬鬆,而又不會引起跨境疫情。此外,還有不少跨境學童的回港證、禁區紙甚至香港身份證都已過期,需要補辦,兩地政府都要提供快速渠道協助。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