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立法會不要「自設拉布」|巴士的點評

立法會一項不起眼的追加撥款討論,惹起議會效率的關注。

特區政府周二(9月7日)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追加7000萬撥款注資賑災基金,預計會使用8800萬元援助內地水災,以及撥出約900萬元援助菲律賓風災及印度水災災民。賑災基金餘額不足,所以要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有立法會議員爆料,話這項7000萬的賑災撥款,沒有甚麼爭議,過去只需討論10幾分鐘,就可以投票通過,但前日變成開會開了3個多小時,人人都要發言。過去一個政黨派兩個代表發言,如今一個大黨10幾個議員每人都要發言,否則就被人說不參加會議、不開口發言,結果變成人人都「無奈發言」。

這是另一種形式主義。大量議員和官員的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例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就要全程參與,原本15分鐘變成3個多小時,司長就少了3小時處理公務的時間。如果說官員出席各種慶典浪費時間,這樣被逼加長的立法會會議,又是否浪費了官員的決策時間?

有議員話,這是立法會的「自設拉布」。

1.整件源起。整件事源於有傳媒報道,今屆立法會議員出席會議及投票率低。導致外界關注立法會議員的「勤政指標」,包括出席率、投票率、甚至發言率等等。

當所有事情都變成「率」後,就變成要硬出席,硬發言了。

90個立法會議員,自然良莠不齊,水平不一。但就我認識的議員而言,大多數都是非常勤力,甚至「忙到七彩」。正正是由於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有一些本來不太重要的法案投票就不一定去,有一些不太重要的會議不會全數出席,有一些無爭議性的議題也不會發言。

有議員話,過去門面工夫不一定做,但其實是非常努力工作,例如會就重要議題和官員討論,參與前廳交流,又會再找負責官員再畀意見,這些工作根本不會在公開會議反映出來。

2.影響。如今好像時移世易,大家都做多點門面工夫,但好易矯枉過正,完全按批評的節奏,完全滿足門面的要求,這個遊戲會無休無止地玩下去,後果也可以很災難性。

例如按對方的邏輯,慢慢對方又可以衍生出新的批評,例如說議員的發言重複,如壞了的錄音機那樣,沒有新意。又例如說很多議員的發言都沒有針對官員,不夠批判性,要質疑為何用8800萬元援助內地水災,而不同時用8800萬元去援助菲律賓及印度災民等等。

3.議題設定。這叫做「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你一掉入對方的議題中,左答又答也是錯,無論怎做都會輸。

例如質疑12月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不高,政府怎樣解釋都會輸,只有2019年11月香港最亂時,才有71%這種狂熱投票率。

至於立法會議員是否勤政,也不是出席多、發言多、夠兇狠,就是好議員,還要看他們做到多少實事。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