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氣候變夏天勁熱 中暑成戶外風險 | 社論
初夏到臨,氣溫上升,昨天發生2宗疑過熱引致的意外,一宗在大嶼山東澳古道,一名女子行山時疑中暑暈倒,由直升機救起送院;另一宗在荃灣麥理浩徑第7段近城門水塘,民安隊訓練期間,一名男隊員身體不適及暈倒,由直升機送院搶救,他疑出現熱衰竭症狀,情況危殆。2宗事故反映,炎夏日子在戶外活動或工作,須留意環境、氣候和個人3個因素,以減少酷熱天氣下不適的風險。
當身處酷熱環境,身體會增加皮膚的血流量及排汗來散熱。若環境因素令熱壓力增加,而身體生理調節機能未能有效控制體溫,熱壓力便上升,增加中暑風險。大家到戶外活動,須留意周圍陽光直射情況,是否有瓦遮頭?是否近水源等。氣候因素則包括溫度是否過高,還要看濕度高低,兩個數字越高又欠風,中暑的風險就越大;還有個人因素,如在戶外做消耗體力的活動,或增加身體的熱壓力,同時亦要顧及穿衣服的散熱效能,逗留在酷熱環境下的時間,以及本身是否有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高血壓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等。
天文台昨出本港2024年的全年天氣展望,隨着氣候持續暖化,預料今年香港平均溫度偏高,進入有紀錄以來最高頭10名的機會甚高。有鑑於此,在戶外活動,中暑的風險或會更高,大家必須注意環境、氣候和個人3大因素,出行前穿有效散熱的衣服和戴帽子,準備充足的水,帶備手機和電池,向家人講述所去何地等,是保障自己的最基本措施。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