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工黨的局限 | 油尖多士

  英國大選結果出爐,工黨毫無意外大勝,取得國會421席。保守黨慘敗,輸掉超過250席。

  以得票數字計,差距並非驚人般懸殊;工黨得票率佔投票總數的33.7%,其實只比2019年多了1.6%。被媒體標籤為極右的改革黨,尤其被視為脫歐的「元兇」,得票也有400多萬,佔總數的14%排第三,但只拿到5席。

  英國的選民沒有投票熱情,完全是出於對保守黨的厭倦。14年來保守黨表現不濟,尤其豪賭公投脫歐失敗,失去歐盟,出現貿易和投資空缺,卻沒有對策。保守黨的頭面人物,卡梅倫、約翰遜、卓慧思等人都是牛津劍橋的小圈子,其表現膚淺浮誇,是這一代西方政治精英的通病,完全不足以應對時勢巨變。

  工黨這位首相施紀賢,雖然不是這個小圈子,年輕時是激進的左派社運分子,曾經主張廢除皇室,但是後來封了爵,也炒掉了極左的郝爾彬,在工黨內算是中間派。但是他任命的外相,甫一上台,便拋出一套自己祖先曾是黑奴,自己也是勞工階級的說辭,沉溺於左派身份政治的陳腔濫調,可見其格局之局限。

  工黨的政綱老生常談:加大政府開支、增聘教師和醫生、加速建造房屋等,歐洲的德國、荷蘭、波蘭面對俄烏戰事都已經醒覺到國防和軍費危機,工黨的新政府對此卻隻字未提,施政的重點依然是清潔能源,真令人啼笑皆非。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