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君 - 破舊立新保住香港「本錢」 | 中環High Tea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下年度《財政預算案》前兩周,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南下,與香港財金系統的司局長「深入交流」4小時,主旨要求特區政府「勇於改革、不斷創新」,並且要「敢於破局」。

  夏寶龍的最新指示,政界有很多解讀。特區政府的官員又如何接招,不會收錯訊息,又懂得打開破舊立新的管治新局面?

  在昨天傳媒眾多的報道和分析中,觸及的內容離不開中央對大灣區融合及河套區發展的進度不滿,特區政府有必要在推進這些項目時,要打破框框、拆牆鬆綁。

  上述這些解讀,表面上會令人覺得中央只在乎香港發展如何可以與內地融合,作為拼經濟的一個要點。然而,香港要真正拼經濟,要做的工作,不但要在河套發展和大灣區一體化上,採取更主動進取的策略,更加要在大灣區共融合作和聯通發展的基礎上,為特區在國際上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和科技樞紐上,創造更佳的條件,以確保香港未來的發展優勢有增無減。

  大灣區9個城市和2個特區,各有特色。香港的「本錢」是獨特的國際化角色,香港今天的責任不但要保持着過去確立了的國際地位,更加要藉着背靠祖國及「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優勢,把我們的國際化角色有更大的發揮。就此,香港在聯通國際上的工作要做得更深更闊。

  特區官員的眼光是要打通國際人脈、國際經絡,把更多國際投資者帶來香港。香港和大灣區的融合及河套區的發展,如果是一個能夠吸引外資來港開拓市場、國際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的亮點,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來說,就是一股可提升香港國際地位的力量。

  香港走過幾十年繁榮穩定的日子,當中不乏挑戰,但我們都安然渡過。今天我們面對的挑戰,因地緣政治的衝擊,充滿變數。中央要求特區政府必須要敢於破局,是見到墨守成規、守株待兔只會令香港落後於形勢。特區官員要迎難而上,除了努力之外,更加要有破舊立新的思維去發展經濟,否則我們今日擁有的國際城市地位,不難由其他更進取的城市取代。

黃麗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