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 打擊電騙徒 非找代罪羊 | 家輝講場

  近年電話騙徒猖獗,令人髮指。對於詐騙電話,我當然贊成嚴打,但若然將正常營銷電話混為一談,甚或立法設立「拒收來電登記冊」,影響到正當企業日常運作,我認為是藥石亂投。

  一旦設立登記冊,各行業商戶想向顧客或潛在顧客打電話推介貨品或服務,除非事先獲接電者同意,否則要先查冊確定號碼沒被登記。社交場合交換名片亦未可確定獲同意,一些企業存有大批舊有和潛在客戶資料名片,日後或需派員逐一索取同意或查冊後才可致電。中小微企經營本已艱難,如還要恒常查冊或逐一向客人索取同意,對營商肯定構成不便,加重其遵規成本。

  事實上,本地立法再多,都對騙徒電話和境外來電起不到作用。大部分騙徒電話正是從境外打來,而一些較多使用營銷電話行業亦會遷至外地,本港從業員失去工作機會。最終犯法的繼續犯法,全港數十萬家中小微企和相關從業員卻平白受累,有如代罪羔羊。

  如不想接到促銷電話,現已有簡單直接方法。據不少使用合適來電過濾應用程式的朋友講,使用前每日至少接一、兩個該類電話,使用後每月只接到一、兩個。

  隨着越多市民使用相關程式,加上政府向較多使用營銷電話行業推行自我規管後,當局接獲相關查詢和投訴由2011年約2000宗減至2024年約300宗,反映現行措施有效,只需持續優化,實沒有立法設立登記冊必要。

  當前本港營商環境遇到極大挑戰,我們應盡量為中小微企「拆牆鬆綁」,而非過於簡單地管制全部營銷電話。勞福局年前正是以為將僱主職安健最高罰則由50萬元增至1000萬元便可減少職業意外,忽略了僱員等因素,結果嚴重意外依然發生。說到底,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藥石亂投隨時弄巧成拙。

全國政協委員
自由黨主席
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
邵家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