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不要搶着做政治正確的事情 | 巴士的點評

  潮流興政治正確,這是受西方社會「白左」思潮影響所致。白左做事陳義很高,但毫不實際。政治正確並不等如正確,不斷要求政府高層減薪,大體也屬於這一類。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政府一致凍薪。這的確是一個大手筆的措施,因為政府開支有60%是人工開支,若人工加了就形成新的基數,每年都要在這個基數上面增長,這樣複式增長,數字就會越滾越大。反過來,凍薪等於控制基數不增長,可有力控制經常性支出作用。

  我收一收風,了解到政府推動凍薪並非易事。

  第一,明白社會期望。財赤高企,社會希望政府帶頭滅赤,以去年公務員3%加薪幅度為例,凍薪可以節省90億元。政府亦明白面對千億財赤,不能夠單靠凍薪一招來滅赤,但是也理解到社會對公僕共同承擔滅赤責任的期望,因此提出凍薪。

  第二,背後大量溝通。今次政府凍薪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機構再加區議會同步凍薪。表面看反對聲音不強,但實際上政府在背後做了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向受影響的人士曉以利害,令他們明白財赤龐大,所有人都要行出一步,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背後的溝通難度,可想而知。

  回想2003年,政府減薪4.75%,就是因為當時協調工夫沒有做好,公布後引爆極大不滿,搞到大量公務員上街。所以不要因為表面平靜,就以為這件工作很容易做。

  第三, 三權機構齊凍並非易事。三權機關一次過凍薪,規模之大實屬罕見。也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完善了政制,這種事情很難做到,因為反對者即使不想自己現身表達不滿,也都會發動他的議會代表大力搞局,甚至放料給媒體肆意抹黑,這就是局部利益和全體利益的矛盾。不過完善政制後,政治比較平靜,加上政府亦比較有為,才可以成事。

  即使政府成功凍薪,但社會上仍有聲音咬着不放,堅持要政治任命的局長高官減薪。我覺得這是多餘之舉。表面上,提議者會覺得這個建議既可以削減開支,也可以滿足一下民意,有利無害。但是細心分析,事實並非如此。

  事事針對政府,本來就已經是民粹政治的特性,很多時針對的事情都是意氣之爭,並不產生很大的實質效益。以叫局長減薪為例,即使減到10%,一年都不過是慳1000多萬,對消滅財赤微不足道,只是徒增怨氣。

  有人說香港高官的人工高,局長年薪430萬。但也有人說香港的高官年薪低,你看看大公司同級的CEO,年薪幾百萬、上千萬亦所在多有。

  也可以比較一下香港的直接競爭對手新加坡,他們的部長級官員年薪達150萬坡元(918萬港元)至到237萬坡元(1377萬港元)。新加坡的理念是,要用高人工盡量吸納人才,尖子人才從大學畢業開始,就直接吸納他們進入政府體系。如果做到部長級,就能和私人機構CEO人工媲美,這樣才能留住人才。香港和新加坡一樣是資本主義社會,私人機構掌舵人工資很高。所以政府和私人機構搶人才,怎可以一味減薪?

  尤有甚者,由於香港的政治工作難頂,越來越少商界的精英願意加入政府,很多時候都是從常任秘書長階層挑選能者。常秘年薪近400萬,邀請他們出任局長,但如果局長減薪,可能出現工資和常秘倒掛的狀況,未來就更加少常秘願意轉任局長。

  這是一個找人才管治香港時遇到的現實問題,不是提出兩三句民粹口號,叫局長減人工洩洩憤,就可以解決問題。

  今次預算案最大手筆是未來3年每年減2%,4年加起來累計減7%開支,這才是真正的大數目,一年涉及數以百億計的開支,大大有助控制財赤。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
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