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節流未能消滅財赤 變思維搶國際商機 | 社論

  面對財赤挑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減少俗稱「派糖」的支援措施,同時嚴控開支,務求經營帳目在2年內恢復盈餘,但在非經常開支上,為了打造北部都會區,未來5年基本工程開支升至每年約1200億元,開支之大,即使發債融資,亦喚起公眾關注未來幾年赤字揮之不去。

  現時港府債務佔GDP的比率屬健康水平,優於多數先進經濟體,但未來5年將要每年發行不少於1500億元債券,利息開支不容小覷,而且北都落成後,另一個超大型工程「明日大嶼」或會上馬,所涉開支不遜於北都。誠然上述投資必成推動本港經濟的新增長點,但面對中美貿戰,以及鄰近競爭者如新加坡爭奪商機,前景複雜多變,港府必須改變思維,以多元化策略,推動經濟增長。

  開源節流是應對財赤的基本招數,問題是節流總有極限,不能無止境地縮減開支;而開源方面,港府要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在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以外謀求新出路。為此,公務員要更加積極進取,不單止以服務市民、制訂規管、便利營商環境等為工作方向,還要更加積極引進人才、搶企業和招商引資等,並且要主動去尋找國際商機,為香港創收,既是公眾的期許,也是公務員的新任務。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