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為何忌諱肥胖? | 油尖多士

  西方的社交忌諱提及肥胖,並不僅是禮貌問題。

  中國人相熟的見面,若說「你看起來胖了」,通常是一句好話,因為中國人相信「心寬體胖」,潛台詞是恭維對方近況舒泰,心境寬廣,多了時間吃喝玩樂,睡眠質素也好,證明沒有心事,故而發胖。

  以美國人為例,肥胖標準與中國人大為不同。中國人所謂的肥胖,通常是廣東人所說的「有肉地」:圓臉、雙下巴、大肚腩而已,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全身脂肪也日見增厚,但較之美國人的肥胖,依然相去甚遠。

  美國人所說的胖子,其實已經達到癡肥程度,體重至少超過250磅,因此特朗普的體重,也是媒體攻擊他的一個藉口,但特朗普身高一米九,體重未超250磅,在美國人之中,絕對不能算胖。

  但英文肥胖一字,Fat,在美國人的語境之中,潛台詞有三:一,自控力差,控制不住口腹之欲,貪吃,屬於天主教的「七宗罪」之一。二,窮;身型肥胖,看來是缺乏時間健身,或沒有餘錢買健身會籍,或住所附近根本沒有健身房;也買不起新鮮食物,只能吃高度加工的垃圾食物。三,暗指對方沒有人愛。

  多年前的驚慄片「七宗罪」一開幕的受害者,便是一個癡肥中年男子,只穿着背心短褲,倒頭死在餐桌前,周圍的環境相當陰暗骯髒,可推斷死者是個獨居的宅男,這一畫面,全方位涵蓋了美國人對於肥胖的禁忌。

  在今日的美國,肥胖幾乎演變成了社會階級的符號。說一個人胖,等同於暗指其社會地位低下,誰能接受得了?西方多年來鼓吹「政治正確」,肥胖一詞不但是禁忌,甚至可以入罪,德國一名女議員被網民指肥胖,德國警方隨之啟動了刑事調查。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