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AI創作宮崎駿畫風只見效率沒有靈魂 | 社論

  近日多張由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生成的「吉卜力風」圖像在網上瘋傳,既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爭論的場景,也有馬斯克在競選集會時的跳脫樣子。可是,著名日本動畫廠商並不買帳,只是冷以待之,而且聯合創始人宮崎駿更不遮掩敵視AI的立場,明言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並慨歎人類已「失去對自己的信念」。

  AI生成圖像本來只是博君一笑,無傷大雅,但藝術家視每件「作品」為自我信念的表達,一如宮崎駿曾說過其創作的初衷,是傳遞每個人在世上的生存價值,以及關注戰爭和環境破壞等。然而當AI能在彈指之間「創作」出看似同等優秀的作品,只是網絡世界裏集百家於大成,算不上是作品,更難言內裏有作者的靈魂。一切都是掏空了內在的複製品。

  誠然AI這面兩刃刀,無論在成本和效率上都比人類優秀,唯獨是欠缺後者才會有「創作意念」。在人工智能的浪潮裏,我們定會看到更多小說、動畫和音樂等「作品」由AI生成,這除了考驗到閱讀者的鑑賞力,也在鞭策創作者要用創意來確立自己不能被取代的面向。正如宮崎駿的動畫能成為不朽經典,正是他了解觀眾渴望的只是自然、單純的國度。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