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雄 - 中國還未量化寬鬆呢 | 巴士的點評

  中美關稅戰惡鬥,中國反加美國34%的關稅,顯然出乎特朗普的意料,特朗普勃然大怒,聲稱如果中國不取消這個新增的關稅,就會再加中國50%關稅。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的回應也很簡單,勢將再反加美國50%關稅抗衡。

  有人會問,如果美國再對中國加50%的關稅,中國商品輸美國的關稅累積加到104%,會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我認為影響當然會有,但遠未到致命的程度,可以具體分析對美出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以2024年統計數字計,中國出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18.9%,其中對美國出口佔14.6%。換言之,美國出口額佔中國GDP的比重是2.8%。如以美國再加中國產品50%關稅計,以較壞情況推算,中國會損失對美三分之二的出口,另外三分之一,美國找不到替代來源,進口商仍然要買中國產品。

  不過,中國損失三分之二對美出口,這個只是牌面數。美國還是要輸入大量的消費品及生產零件,工廠也不會立馬在美國建起來。中國可以轉移出口,生產半成品,繞道東盟或墨西哥輸入美國,所以這邊減少那邊增加,估計中國的最終出口影響,可能只是對美國出口的三分之一。

  換言之,美國狂加中國的關稅,對中國GDP的直接影響大約是0.9至1.9個百分點,中國若要維持5%的經濟增長,就要填補者0.9至1.9個百分點的GDP差額。

  有人說,過去十幾年美國經濟很好,美國股市壯旺,而中國經濟表現則普普通通,其實以經濟增長來講,中國過去十多年的GDP增長仍大幅超前美國,但是美國大量印銀紙催谷經濟,有強大的貨幣溢出效應,令到投資市場特別是股市大升。美國的國債由2008年的10萬億美元,大增到現在的36.7萬億美元,就是這17年瘋狂放水的結果。

  中國走不同的道路,在可行範圍之下盡量不放水,反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特別對創新產業大幅投入,盡量不想大水漫灌。遇上美國的瘋狂貿易戰,阿爺會先出財政政策支撐經濟,去年9月底預備特朗普上台,先推一攬子推動經濟計劃,主要就是大量增發國債,加大財政投入,並且用以舊換新的方式,推動消費,支持經濟增長。

  但中央在貨幣政策方面仍然留一手,並未大幅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亦未啟動減息。中國未來在支撐經濟的工具箱裏面,理論上有大量貨幣工具可用,首先就是降準,其次就是減息,第三是去到必要時,也可以量化寬鬆。美國早已示範了量化寬鬆政策,用最直接的方式,由央行發鈔,直接購買債券和股票,推高債價壓低利息,同時令到股票甚至地產市場極度興旺。

  有人會追問,人民幣不是美元,中國有去到極致的量化寬鬆能力嗎?其實正正是因為人民幣並未自由兌換,中國在國內量化寬鬆的空間相當大。量化寬鬆主要有兩個負面效果,第一就是推高通脹,第二就是推低匯價。中國長期將通脹目標定在2%的水平,但是實際上中國2月CPI同比-0.7%,在通脹和通縮之間徘徊,大有空間大額印鈔去刺激經濟,也不怕推高通脹。另外,人民幣匯價下跌,可說正中下懷,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總的而言,過去阿爺支撐經濟的手法比較王道,比較忍手,但到有需要的時候,一步步增大放水的力度,追回對美貿易消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盡量爭取達到5%的經濟增長目標,完全有可能做到。

  這樣就變成了一個中美長途賽,看看美國狂加中國關稅之後,究竟是中國經濟會崩潰,還是美國通脹會狂升、經濟會衰退。哪個經濟體的表現較差,哪個國家的忍痛能力較低,就將會是這場關稅戰的失敗者。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
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