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 嗜血式娛樂 | 珊珊來辭

  看着金秀賢「逐步」跌落神壇,難免有黯然神傷。試想想為一頓豐富晚餐,事前準備劏雞殺鴨。最為人道的處理方法,便是一刀斃命,所受的痛苦越短越好,而不是「唧牙膏」方式,將他跟女方的關係像連續劇曝光。

  此舉的動機是讓他無可狡辯?還是增大流量製造經濟效益?咦!為何要二選一呢!從來說小孩才會選擇,大人的世界是兩者兼得。

  人們總愛「猜猜那是誰」,從前的紙媒還會忌諱失去公信力,以隱晦的暗示或登出嫌疑人的剪影。現在網媒是有技巧地引導,讓網民在評論上「呼之欲出」。近期有說藝人在澳門消遣,玩到極樂需付上10億埋單,又是「唧牙膏」滲出嫌疑人資料。日前再補充「離婚」二字,讓大家縮窄搜索範圍。促成多一天熱度又多一分效益,雙贏局面,何樂不為?

  過去一直被灌輸,人活着要有夢想!可是從來沒有說清楚,夢想不是發出來,也不是想出來。而是親手千鎚百鑿,經歷烈火焚燒,亦未必達到。雖則這枚地雷,那對年輕人一手包辦,對此要負上應有責任。收拾爛攤子的同時,亦跌進流量漩渦。

  此刻落筆的時候,又有一單因財失義的事件。一位擁有百萬訂閱的YouTuber,跟伴侶分手後才發現,被侵吞所有權益及收入。引發的訊息量之大,除了他的個人帳號,迅即有過百萬訂閱,並且在一天之內,那條申訴視頻點擊有650萬次、43萬點讚及5萬3千多個評論。

  類近事件在過去數年,可說是司空見慣。從來大眾想要的不是答案,只圖多個機會打打字、湊湊熱鬧;甚或不嫌事大的自娛自樂。然後久而久之,你我戀上血腥的味道,而不自知。

李珊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