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耆商機——幾歲才認老?

  在一次商會活動中,一個年輕委員請教一位資深女委員:「您後生時,如何解決這問題?」當時這位靚太即時黑面。她應該大概快60歲,後生仔覺得她是老前輩,但她內心卻覺得自己是靚女。不經意的一句「您後生時」,往往得罪朋友也不知道。
  上周文章吸引不少朋友留言,分享對長者不同的稱謂。有人問:到底去到幾歲才願意認老?在香港65歲可以搭兩蚊車,70歲可領取生果金,紀律部隊退休年齡是55歲。政策對長者下定義,也容易令大家對這個群體標籤化。
  在香港,十幾歲的人會覺得40歲是阿叔、50歲是阿伯、60歲已是很老了。但到自己40歲時又覺得一點也不老,自己60歲時就覺得80歲才是老人。不少踏入60歲的朋友,仍然覺得自己活力和魅力都十足,不輸年輕人。
  有人說:「做阿婆之前,要當所有女人都是少女。」現在有少女感的靚媽比比皆是。當抱了孫後,人才會坦然接受自己年華漸去。真的做了阿婆阿公,才開始接受街外人叫自己公公婆婆。
  若想做好銀髮市場的生意,應加強教育前線工作的年輕人。一句「這些型號老人家啱用」可能已經「開口夾着脷」,標籤客戶為「老人」往往會趕客。見到上了年紀的客人入店就叫公公婆婆,看似禮貌尊重,但可能已冒犯了他們。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