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傑 - 抗疫訊息與方式|圓融圓通

公關的工作是確保溝通能有效進行。自疫情爆發以來,只要有本地個案發生,政府便會舉行記者會,講解疫情情況。這措施已經實行超過兩年半,亦令原本不擅長面對傳媒的政府專業人士,現在面對媒體提問時,可以舉重若輕。然而,在最關鍵問題上,即有關未來抗疫方向,則似乎愈來愈模糊。

作為一般市民大眾,當然希望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及入境隔離措施,畢竟海外很多其他地區已經進入新常態,沒有入境限制。現時香港公佈的感染數字,每日逾8000宗,而隨着經濟活動逐步回復正常,確診數字繼續上升,甚至每日超過10000宗,亦不足為奇,屬預期之內。同時,不少政府主要官員先後感染,休息一段時間後,便可以正常上班,如常運作。

另一方面,有見確診個案上升,政府收緊防疫措施,規定出席宴會的顧客必須於24小時內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出示陰性結果。此外,教育局發信通知學校加強預防新冠病毒措施,以及更新《學校健康指引》,當中包括鼓勵學生和教職員,提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而一些體育活動,更受防疫措施影響,令主辦單位無奈被迫取消。
防疫對策不可走回頭路

事實上,香港猶如進入平行時空,在盡力回復正常生活時,卻又「如臨大敵」應對疫情。無可否認,香港人已經出現抗疫疲勞,經濟更加不堪一擊,需要清晰的路線圖及方向,知道未來的防疫對策,絕對不可走回頭路。

舉例說,市民究竟應否注射第四針疫苗?早前感染人士又是否應該注射疫苗?當市民對感染數字已經麻木的時候,又是否調整「透明度」?香港未來又會否就市民傷風感冒,亦要有統計數字?

最後,有效的溝通是需要思考訊息及方式,在防疫路上,有關課題更加重要,是進是退,是收緊抑或放寬,要讓市民有所依據,避免無所適從。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以下電郵跟我們聯絡︰[email protected]
陳民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