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內地外貿為何「一枝獨秀」|恒聲集
5月9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4月外貿數據,其中出口按美元計價,按年增長8.5%,鑑於近日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走弱,在岸人民幣近日一度失守6.95兌1美元關口,創2個多月來新低,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按年增長更達16.8%,使今年首4個月出口增幅按年增加10.6%;貿易順差達902.1億美元,大幅擴大82.3%。
對比亞洲東部區內的幾個出口大國,在國際景氣不佳環境下,越南、印度及韓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首季分別萎縮11.9%、7.41%及12.6%,中國外貿成績可謂成績亮眼。
若分析背後原因,其中固然有去年同期基期相對較低因素,但筆者認為,市場多元化及產業結構改善更具決定性。
若細究中國與上述幾個國家在出口目的地上的差別,可以看出別國仍高度依賴傳統的歐美市場,而歐美市場需求疲軟自然致使出口下滑;內地近年卻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速十分驚人。
首4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13.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6%,對非洲出口增長36.9%,對俄羅斯出口則按年大增81%,其中與東盟貿易額更是佔外貿總值15.7%,為內地第1大貿易夥伴。中國海外市場的多元性確保對外貿易韌性,貿易額並不會僅僅因為單一地區的不景氣,而導致斷崖式下跌。
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當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形勢承受壓力,使以這種產業為主的印度與越南出口受挫;韓國雖然出口以半導體、電子設備、汽車為主,但由於韓國政府主動迎合美國對華的科技制裁,而且內地的成熟製程半導體及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出顯著產能及價格優勢,韓國失去主要市場中國內地的巨大份額。
反觀內地的對外貿易,近年致力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及轉型,已經形成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的出口「新三樣」,3種產品首季出口分別按年增長122.3%、94.3%及23.6%,汽車出口在4月更按年增長196%,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028.5%,成為引領外貿的重要產業。
當然今年下半年的進出口壓力仍然存在,根據最新公佈的經濟先行指標,4月份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2,是今年以來首次跌落榮枯線。內地經濟仍宜以拉動內需為最重要的出發點,輔以投資刺激經濟,從而拉動外貿增長。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對比亞洲東部區內的幾個出口大國,在國際景氣不佳環境下,越南、印度及韓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首季分別萎縮11.9%、7.41%及12.6%,中國外貿成績可謂成績亮眼。
若分析背後原因,其中固然有去年同期基期相對較低因素,但筆者認為,市場多元化及產業結構改善更具決定性。
若細究中國與上述幾個國家在出口目的地上的差別,可以看出別國仍高度依賴傳統的歐美市場,而歐美市場需求疲軟自然致使出口下滑;內地近年卻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速十分驚人。
首4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13.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6%,對非洲出口增長36.9%,對俄羅斯出口則按年大增81%,其中與東盟貿易額更是佔外貿總值15.7%,為內地第1大貿易夥伴。中國海外市場的多元性確保對外貿易韌性,貿易額並不會僅僅因為單一地區的不景氣,而導致斷崖式下跌。
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當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形勢承受壓力,使以這種產業為主的印度與越南出口受挫;韓國雖然出口以半導體、電子設備、汽車為主,但由於韓國政府主動迎合美國對華的科技制裁,而且內地的成熟製程半導體及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出顯著產能及價格優勢,韓國失去主要市場中國內地的巨大份額。
反觀內地的對外貿易,近年致力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及轉型,已經形成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的出口「新三樣」,3種產品首季出口分別按年增長122.3%、94.3%及23.6%,汽車出口在4月更按年增長196%,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028.5%,成為引領外貿的重要產業。
當然今年下半年的進出口壓力仍然存在,根據最新公佈的經濟先行指標,4月份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2,是今年以來首次跌落榮枯線。內地經濟仍宜以拉動內需為最重要的出發點,輔以投資刺激經濟,從而拉動外貿增長。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