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中美脫鈎不符現實|恒聲集

本月18至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展開為期2日的訪華行程,成為5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美國最高官員。雖然中美雙方進行「坦誠、深入、建設性的」的會晤,並「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達成共識」,但由於互信基礎薄弱,對許多議題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中美關係在政治上只能以不進一步惡化為最理想目標。

與政治上的「低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樂觀預期。根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已有超過40位外企高管來華,當中較為矚目的包括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以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幾乎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盛況。

根據部份外國在華商會發佈的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其中超過50%德企計劃未來2年增加對華投資,近60%美資公司對中國經濟復甦抱持積極態度,86%英國企業則看好中國市場長期潛力,日企方面則超過90%受訪者計劃擴大或維持在華業務。
外企擬增對華投資

在環球經濟不景氣的當今之世,中國市場的超強韌性和巨大吸引力空前突出。雖然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最新數據,內地1至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FDI)5748.1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0.1%,慢於上個月的2.2%,但主要是由於去年5月大項目集中到資,金額以美元計創歷史同期新高,基數較大。

對於外商而言,投資內地的回報率相對穩定,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測算,近5年中國FDI投資收益率是9.1%,不但高於歐美國家(3%),亦優於巴西、南非、印度等新興經濟體(4%至8%)。這是由於中國一方面已發展出成熟的工業製造體系,另一方面擁有全球第一位的中等收入人口數量,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外商在華投資能夠享受到中國經濟的投資紅利、轉型紅利以及市場紅利。

對於中國內地來說,外商投資不但有利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內地企業競爭力,保持與世界經濟接軌,更可改善內地目前就業情況,尤其是面對嚴峻就業壓力的青年,從而刺激內需市場,形成就業與內需蓬勃發展的良性循環。

目前中美這種「政冷經熱」的關係,已經是維持雙贏最低要求。然而受制於美國針對中國而施加在企業身上的種種禁令,美企對華投資份額逐步下降,並被來自其他國家的公司搶奪商機及市場。

雙方關係在美國的政治導向下,逐漸往「政冷經冷」發展,不但有損雙方經濟利益,甚至對美國企業傷害更大,更因全球2大經濟體無法通力合作,拖慢環球經濟復甦。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