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經濟轉型以創新內需為重|恒聲集
上周五,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最新進出口數字,顯示9月份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74萬億元人民幣,雖然9月份按月減少3個工作日、按年減少1個工作日,但仍創下今年以來的單月最高數字。以美元計價的商品進出口數字按年下降6.2%,出口較8月份的降幅8.8%有所收窄,亦優於預測,可見外貿運行呈現出的積極變化。
由於PMI(採購經理指數)連續4個月錄得輕微升幅,並於9月份首次在半年內重回經濟擴張區間(50.2),經濟恢復向好的趨勢使8月及9月的出口規模連續擴大,兩個月的出口數量分別按年上升5.9%及7.9%。今年首3個季度,內地的進出口總值達30.8萬億元,按年輕微下降0.2%,但仍基本與歷史較高水平持平,其中出口按年增長0.6%,在國際需求壓縮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之下,已屬難得。
今年上半年,內地的外貿數字可謂「半點不由人」,幾乎完全取決於美國加息步伐及海外消費力恢復。在被動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顯得尤為重要。
隨着出口在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牽涉到廣大就業人口的外貿行業如何進行產業升級需要格外謹慎處理。
首先,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才能促使中國從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型為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模式。被譽為外貿「新三樣」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就極佳地體現了外貿產業升級的優勢——政府通過推動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鼓勵企業擴大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減少對資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品的依賴,以促進企業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拓展高端市場。
服務業成恢復經濟重要支撐
當然,通常高附加值的產業必然伴隨就業機會減少的難題。因此,應重視服務消費對內需及就業的推動力。
今年以來,服務消費在內地消費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供需兩旺的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持續恢復的重要支撐,一方面不但可以滿足消費者在疫情之後的「體驗型」消費需求,促進居民消費,從而減少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提高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彌補外貿領域龐大的崗位缺失,創造更多有行業發展前景的職位,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如金融、教育、醫療、旅遊等領域,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出路。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