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內險改革激發鯰魚效應|恒聲集

上月,國務院新聞辦就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舉行發布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現已取消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外國資本可100%持有銀行保險機構股權,實現完全控制;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業務範圍與中資已完全一致,享有國民待遇。

筆者認為,本次金融開放將對內地保險行業造成不小的衝擊,但長遠而言可以完善及壯大內地的保險服務,對社會整體經濟穩定有重大意義。

首先,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將會增強保險市場的活力。不得不承認,相對於海外保險機構,中資保險在產品開發等方面都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外資公司作為激發競爭力的「鯰魚」,可以倒逼中資保險公司學習更成熟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中外企業在未來可以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保險產品選擇,滿足多元化需求,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過去3年,保險業總資產平均增速為8.7%,去年增長更是達到10.4%。目前行業的發展態勢有著良好的上升趨勢,在此時利用「鯰魚效應」激發行業進步,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在時機上是合適的。

其次,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可以擴大保險市場的容量,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險保障。根據最新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內地保險公司總資產為29.96萬億元人民幣,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中國保險業的規模上尚有巨大的擴張潛力。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的保險業緊密相連,不少內地人都訪港專門購買保險產品,那麼本次改革是否會對香港的保險行業造成影響呢?其實,目前即使內地開放外國資本完全持股、控制保險機構,在內地業務所得的資產是否可用於海外投資等細則尚未明晰,但香港作為保險業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理應成為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例如積極在內地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或分支機構、與中資保險公司展開合作共同開發和銷售保險產品等。一方面,國家需要香港利用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發揮金融服務業優勢協助內地的金融改革;另一方面,對香港而言,只有盡早參與到本次金融開放中,才不會錯失當中的機遇。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