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 - AI本質是降成本 | Alex聊AI

筆者在執筆之時,恰巧是OpenAI發布GPT-4o,惟市場對其圖像處理能力的更新卻反應兩極,當中更多是對人工智能(AI)快速迭代的恐懼,以及碾壓式摧毀創業生態的擔憂。
這份恐懼和擔憂主要由於AI新功能的出現,直接推翻了以往許多創新產品。相關企業花上大量時間、人力、物力,以至「燒錢」去逐步調整演算法、工作流程、模型等,卻一下子被AI大模型全面取締。
如此快速又無情的替代,無可避免是技術革新所帶來的後果。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新重點都是以極速降低成本為目標,例如首兩次工業革命是為了降低生產商品成本,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則降低訊息傳遞成本。至於現實生活中,劃時代產品往往也是為了降低成本,如智能手機發明降低人們溝通成本、短片降低媒介傳播成本等。
話說回來,AI本質也是降低成本。最初人們對AI期待便是取代如文書、報告撰寫、汽車代駕等許多繁瑣工作,以降低人力成本。這些工作當然是直截了當地取代某個具體職位,並省下人力,而AI之所以獲寄予厚望能夠成為第四次科技革命,主要是因為其真正大大縮短了創新的成本。
以往人們要突破某個前沿領域,均需要花上幾十年完成高等教育而且讀到博士,才能學完相關領域已有知識,然後耗上無法預計的時間和成本,嘗試突破過往知識枷鎖,並從現有知識,再從個體間互相產生共識等亦需要成本。AI的機器學習則可以在短時間完成已有知識的學習,同時沒有因個體對知識理解和吸收,所導致的區分與差異。
即使還未有形成自主學習,但這樣強大的學習能力,讓AI技術能極速創新與迭代,並將很快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現時企業管理者、團隊領導者,甚或個人在應用AI時,均可以成本降低這個維度來考量價值。如果引入AI工具並沒有降低業務成本,那麽就要重新審視是否合適用上技術。
INTL GENIUS 行政總裁
張家輝